昨天粗略解釋了《黃帝內經》有關夏季養生要旨,自古以來,對黃帝四季養生之道解釋得最令人拜服的是嵇康(嵇,粵語有兩個音,一是讀溪,一是讀止)。嵇康在《養生論》中說:「夏季炎熱,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他對黃帝的理論作了簡易講解:在炎熱夏天,把呼吸節奏調整放慢,心境也變得清靜平和,好像有冰雪在心胸,心中感覺涼快,炎熱消減。不應該總是想着熱,因為這樣無補於事,只會覺得更熱。
嵇康學黃帝醫術,修老子莊子的道家精神,這本《養生論》對後世中醫養生極有參考價值,陶弘景、孫思邈更深受影響。南朝名醫陶弘景是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常隱居山林研究草藥,梁武帝待之如國師,所以有「山中宰相」美譽。孫思邈是唐代名醫,在道家地位崇高,被尊為「藥王」,雖受歷朝皇帝器重,但還是選擇隱居終南山。二人受益嵇康的《養生論》,都享高壽,孫思邈更是141歲無疾而終。
但嵇康未滿四十歲卻死於無妄之災。他既修道又學醫,為何不能化解?這段歷史相當悲壯。嵇康有才有藝有品有德,娶了曹操的孫女長樂亭主,官至中散大夫,三國盡歸司馬氏後,嵇康不再當官,與阮籍、劉伶等七人退隱竹林,史稱「竹林七賢」,嵇康為七賢的精神領袖,共倡玄學新風,可惜避禍變惹禍,被命運開個大玩笑。(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