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經典楊桃燈籠追憶昔日情懷

中秋節又來了,相信大部分小朋友都會興奮莫名,事關中秋節不但可以賞月吃月餅,更可以和三五知己玩燈籠。可是,隨着塑膠燈籠興起,傳統燈籠已買少見少,亦愈來愈少人會為小朋友自製燈籠。其實,一些隨手拈來的物料,已經可以製作成色彩繽紛的燈籠,環保之餘,亦可以加深小朋友對傳統手藝的認識。

從前需求龐大

在70、80年代,香港經濟仍處於發展階段,物資相對貧乏,每逢中秋節,大部分家長都依然願意花錢買燈籠給小朋友,有40年紮作經驗的吳大來師傅憶述:「年輕時曾在內地一間燈籠廠工作。當時,每年工廠都會推出數10款燈籠,除了白兔,亦有楊桃和蝴蝶等款式,每款最少要製作過千個,為了應付龐大的需求,很多工廠都會聘用近千名員工,以分工合作的形式大量製作。」

近幾十年,內地已很少人在中秋節玩燈籠,因此大部分製成品都會運到香港發售;及至90年代,吳師傅亦與家人移民到香港發展,他說:「我當初打算轉投其他行業,但輾轉之下還是做回老本行,幸好當時香港仍十分流行玩燈籠,加上我亦會製作花炮會的紮作,因此仍能維持生計。」

隨時代而消逝

吳師傅表示:「那時我住在藍田,每逢中秋節的前兩晚,小朋友都會跑到樓下公園玩蠟燭和燈籠,中秋正日更是人頭湧湧,非常熱鬧。」隨着科技發展,以機器製作的塑膠燈籠大大節省了製作成本,加上可以加入卡通人物等流行元素,很快就取代了傳統的手工燈籠,加上入行的人愈來愈少,令行業逐漸走向式微。「雖然近年仍有小量年輕人入行,但由於部分材料幾近停產,而老師傅又逐一離開,有部分技術已失傳。以紙燈籠為例,今日的紙燈籠再不是用人手逐隻顏色印製,而是使用機器進行大量印刷。對我來說,其實這只是每個時代必然發生的情況,正如今日亦不會找到石器時代的產物一樣,因此亦不需要感到可惜。」最近,吳師傅受到文化葫蘆的邀請,開班教授製作傳統燈籠的方法,尋回上一代的童年回憶。

貼士:由於燈籠較細,不宜放蠟燭,但可以放置細的LED燈作飾。

做法

師傅到楊桃燈籠工作坊

日期:9月24日

查詢電話:2780 2283

撰文:吳俊賢 

攝影:張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