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古洞村,你會不時發現貓貓、狗狗的蹤影,有的爬上屋頂曬太陽,有的在村道上散步,雖然牠們沒有主人照料,外來人或以為牠們是流浪動物,但在村民眼中,這些貓狗早是古洞村的一分子。隨着社區發展,古洞村將會面臨拆遷,一班土生土長的社區動物又將何去何從?
大約兩年前,動物義工Joanne連同一班志同道合的義工與熱心的村民,在網上成立專頁「古洞(非人類)動物互助社」,跟進村內動物的情況。「最初成立組織是因為我們發現村內的貓狗,不論有沒有村民飼養,多數未有絕育,對社區造成沉重負擔。再者,社區動物的活動範圍大,經常面臨被人落毒、攻擊、被車輛碾壓等威脅,不得不正視。」Joanne表示,古洞村有個動物屍體收集站,原本是用來收集豬場和雞場棄置的動物屍體,以防病毒散播,但有次在收集站外經過,聽見狗狗的悲鳴聲,入內查探,赫然發現一頭小狗被人狠心放入麻包袋,打開一看,小狗的頸部被勒住,滿身蛆蟲,傷口深至見骨……為避免同類事件重現,Joanne每星期至少會入村視察一次,並向村民宣揚動物絕育的資訊。
近年,新界東北發展問題備受關注,雖然當局目前尚未公布古洞村的拆遷日期,但Joanne和其他義工已於早前逐家逐戶進行問卷調查,詢問村民有否飼養寵物、日後去向,以及會否帶同寵物離村等。Joanne說︰「一直以來,政府在發展社區的事情上,往往忽略了動物的生活問題。早有『衙前圍村事件』的前車,當時有關方面只用木板封村,完全沒有考慮過流浪貓的安置問題,後來要靠民間義工將牠們救出,這樣的制度是相當不健康。此外,根據發展局的估算,受發展影響的東北居民約有1,000戶,假設每戶居民養有兩隻動物,未計其餘的社區動物,至少有2,000隻貓狗會遭到迫遷,這個數字是十分龐大,屆時將會面臨非常嚴重的問題。」
為了控制村內貓狗的數量,互助社的成員已加緊替動物絕育,但社區動物的野性難馴,義工想要捉走牠們,得靠村民協助,好像村民藍先生平日會餵養村內20隻社區貓,所以較易接近並帶走牠們。「有時候,我們遇到受傷的動物或小貓小狗,會帶牠們看醫生,然後寄養在村民或義工的家,等待好心人領養,例如藍先生於近日便幫我們照顧5隻活潑可愛貓BB,希望未來有更多公眾人士關注古洞發展對社區動物的影響,因為牠們習慣了自由自在的生活模式,即使可以轉換其他居住環境,牠們亦有可能適應不了,對牠們未必有益。以『衙前圍村事件』為例,便有被領養的貓貓於住進公屋後,因為不適應而早逝,反是傷感呢!」
Facebook︰古洞(非人類)動物互助社
撰文︰馬珮嵐
攝影︰張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