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向來是外遊旺季,尤其是正值求學階段的年輕人,往往會趁機出發,體驗行萬里路對身心成長的得着。但大家在外遊之餘,可有想過為自己的經歷留個備註、添加意義?兩個新世代旅人——林細朗與Stella Yeung,年紀輕輕,足迹已遍及多國,前者以臉書為媒介,分享旅遊哲學,後者更出版實體書,大談窮遊貼士,給後來者提供了示範作用。
面對挑戰,最難克服是恐懼,向前踏出第一步。90後男生林細朗於兩年前展開了一個人的旅程,第一站是越南。「大學時期,曾聽朋友介紹免乘飛機遊越南的慳錢方法,我覺得好神奇,很想試試,及至畢業後,終於有機會實現多年夢想。當時我由灣仔坐巴士上廣州,再轉車去越南河內市,雖然用了整整26小時,但可趁行車途中休息,交通費不過是$400。」
林細朗表示,自小已對香港以外的地方充滿好奇心,一直很想到世界不同角落,看看其他人的生活模式,尤其喜歡到生活節奏較慢、具有歷史性,且與香港文化有着較大差異的國度,這兩、三年間已到訪過秘魯、約旦、摩洛哥、斯里蘭卡等國家,像年初去了印度恒河便有不少深刻體會:「印度人深信恒河可以洗淨人的罪孽,當地有個露天火葬場,可以近距離目睹屍首火化的過程,之後骨灰會被投進河裏……但與此同時,恒河附近的居民又會在河裏游泳,利用河水洗衫,甚至煮食……」
有別於一般人追求吃喝玩樂或到景點打卡的旅行心態,林細朗視外遊為放眼世界的機會,所以他喜歡孭着背囊出發,因為前往的地方以貧民區為主,道路不太平坦,拖着行李箱會很狼狽,衣着亦以輕便為主。另外,不少人會在旅途中買紀念品或寄明信片,林細朗卻不想浪費寶貴的旅行時光,選擇回港後慢慢整理感受,透過自製書籤,跟朋友和讀者分享心意,例如完成犘洛哥之旅,他便用自己拍下的照片設計4款書籤,分別記錄了撒哈拉沙漠、藍色小鎮(Chefchauen)、菲斯(Fes)與馬拉喀什(Marrakech)。
談到個人安危問題,林細朗明白很多人會擔心一個人去異地欠缺照應,但他仍鼓勵大家於適當時候放下戒心,或能為旅程帶來驚喜。「還記得在摩洛哥時,有當地人邀請我到家中作客,一般人或會懷疑對方別有居心而婉拒,但其實他只是想讓我參觀其居所,介紹當地的歷史文化而已。」林細朗續指,現時內心仍有着一股熱血,因為每次旅程總會有人向他分享旅行體驗,所以去過的地方愈多,想去的地方只會更多。
90後的香港男生,自2016年起開設Facebook專頁「Lamsailong林細朗」,分享獨遊印度、摩洛哥、斯里蘭卡、北美洲等地的短片及經歷。早前為誠品書店「旅人入門課」系列主持講座,大談旅遊哲學。
回想起第一次獨遊,約5年前發生,目的地是台灣,Stella坦言那次純粹因為一個人的時間較易遷就,便拖着行李箱出發。「事前確實有點恐懼,畢竟是首次獨遊,但隨着旅程展開,漸漸覺得很自由,因以往從未試過整個月離家!記得那次旅程有不少難忘經歷,包括遇上雙颱風登陸台灣、因在露台看日出而認識了新朋友、在山上截到順風車載我返市區……自此之後,我開始戀上獨遊,先後到過日本、泰國、中國,以至歐洲多國。」
Stella認為,獨遊的好處在於增廣見聞,認識不同地方的好友,對個人成長甚有價值。「獨個兒在陌生的城市,身邊沒有親友協助解決難題,迫使自己走出安舒區,有助加強意志力,亦令我發現有些事情並非自己做不到,只是之前未曾作出嘗試,最明顯的例子是,從前的我,連一包米也扛不起,但在旅途上,我卻能孭住笨重的背包上山!此外,獨遊的過程亦令我對物質生活有了另一番體會,以衣飾為例,過往就算衣櫃爆滿,我也不願扔掉一件衫,但在接近3個月的歐遊旅程中,我只帶了4套衫……原來真正需要的物品可以是簡而精。」
聽到Stella的分享,筆者也躍躍欲試,但她提醒,不是人人都適合單獨出發!「一個人是否適合獨遊,關鍵在於他/她是否有足夠的危機意識與自理能力,性格粗枝大葉,在熟悉的環境下都未能好好照顧自己者,真的要三思。舉例搭順風車前,要懂得判斷車上的人是否可靠,有小孩在車上會較安全;當身邊有陌生人走近,我會本能地退後,以防扒手有機可乘。還有一點需要克服的,那便是孤單感,新手可考慮入住青年旅舍,有較多機會結識新朋友,但其實只要適應下來,你會慢慢感受到寧靜時光的可貴。」
不少年輕人於投身社會前都會來一趟畢業旅行,Stella亦不例外,而她的選擇是獨遊歐洲86天,先後到過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法國、西班牙等9個國家,旅費只用了2.3萬港元,最近更出書分享自身經歷。「其實省錢的技巧在於多做資料搜集,例如許多景點門票在不同時段有不同價格,我會多查看數個網站去確認資料的真偽。其實這本書不是甚麼旅遊攻略,而是想給這次旅程的所見所聞留個實體紀念,並跟讀者分享這86天的心情變化。」
90後香港女生,畢業於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2012年開始在網上發表遊記,2013年夏天第一次獨遊,一試愛上,讀大學期間努力兼職儲旅費,4年間不斷玩背包窮遊,最近更推出新書《只花2.3萬 平遊歐洲86日》。
撰文:余彩瑜、馬珮嵐
攝影:張群生
場地提供:香港郵意、香港誠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