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道!近年一項新興運動——旋風球,殺到本港學界,不少學生更練出一身鬼影變幻球的本領!旋風球在台灣校園盛極多年,去年有機構引進香港,並在不少中、小學開辦相關基礎課程,亦定期舉辦體驗活動、培訓課程等。這運動玩法簡單又容易上手,主要器材包括球拍及球,可以單打或團隊對賽,好玩之處是球手能夠做出變化多端的球路,如上飄、側彎、曲墜等。想感受箇中樂趣?Goal Goal Goal!
旋風球的前身是一項玩具屬性的玩意,2005年由台灣的賴照勳教練將之改良,並演變成運動項目,取名為旋風球。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台灣當地已成立多個分會,也發展成青少年普及的運動。本地培訓機構Master Edutainment,主力推廣Edutainment Approach,透過提供運動與遊戲結合的獨特課程,帶給學員不一樣的學習體驗。去年年中遠赴台灣取經,後把旋風球正式引進本港。
球拍及球是旋風球的主要器材,球拍形狀類似匙形骨架,拍面內凹處有兩條齒狀的軌道,從底槽延伸至拍頂,底槽可收納一顆旋風球,底槽下即為握把。至於球呢?球體空心,球面紋路有特殊設計,以提升旋轉效能。玩法有點似網球、排球及棒球的混合體,分為單打(1對1)及團隊(6對6)兩類賽事。運用球拍把球送到對方的場區,如果落地就得分。不想失分,防守那方要用球拍把球接住,然後反擊。
該機構創辦人岑智榮表示,旋風球是一種相當適合中、小學生的運動,因此機構為不少學校開辦基礎課程或體驗班。每逢星期二的晚上更為公眾人士安排體驗班,費用全免,歡迎有興趣的人士即場參與,在現場的導師示範及指導下,體驗箇中樂趣。要推廣一項新興運動,師資的配合當然重要,機構推出「旋風球體育教學證書」、「助理教練證書」等培訓課程,由基礎知識教起,逐步提升學員的教學技巧。
堂上會把旋風球相關知識一一教授學員,如基本技術、基本攻防等。無論單打或團隊比賽,球手都必須具備良好的手感及個人技術,像如何把球發到對方的場區、如何預判對方的出球、如何做到上飄、側彎、曲墜球等,令防守者難以防守,從而得分。團隊賽事顧及的因素更多,除良好的個人技術外,隊友間的默契、團隊合作精神也很重要,否則怎可防守整個場區,以及成功接球呢?
旋風球雖然易學難精,但只要勤於操練,應有所進步。初學者在家中可多做「的波」練習,即是用球拍不停拍打又接回球,有助提升對此運動的球感及手感。旋風球有類似棒球投球的姿勢,建議學員可使用運動拉筋帶,在家多做拉筋運動,有助鍛煉肌肉的強度。玩慣其他球類運動的學員,更需要跳出過往的框框。因為初學旋風球時,往往不自覺間混淆玩法,如慣性把對方發出的球,打回對方場區,而非旋風球的玩法——接球。
究竟旋風球有何吸引?玩了旋風球幾個月的邱俊棋說:「相比其他球類運動,旋風球的場地限制不多,只要一個簡單的空地便可。玩法亦較簡單,容易上手。」對青少年個人成長,亦有其好處。岑智榮說:「除提升手眼協調能力外,學習旋風球時,需要聆聽指令,故亦可提升專注力,尤其對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學生幫助更大。不同年級的學生一同學習這新興運動,有助他們學習及互相欣賞。」
舉辦機構:Master Edutainment
查詢網址:www.facebook.com/edutainment.hk/
撰文:黎雅麗
攝影:盧展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