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今時今日,只要拿出一部智能手機,人人都可以捕捉到瞬間影像,並即時進行「鑑賞」,甚至可通過一些應用程式,調整畫面中的瑕疵。然而,在特別的日子,仍會有人拿出一部即影即有相機,以記下難忘一刻。相機收藏家TM Wong早於9歲已接觸即影即有,至今已擁有逾千件藏品!雖然這項收藏屬冷門類別,但相機背後的故事足以令他愛不釋手。
在很多人眼中,相機屬冷門收藏,但發燒友的熱情不可小覷,所以古董相機有其收藏和投資價值,像2012年在奧地利一個相機拍賣會上,有部1923年生產的Leica O系列古董相機以高達2,160萬港元成交!同場有一部鍍金版Leica M3相機連鍍金Summicron-M 2/50mm及鍍金測光儀,亦以超過350萬港元成交。香港方面,也曾試過有相機以高價成交,例如2014年有台編號為141的Leica MP黑漆版以495萬港元成交;2012年更有一台1930年製LUXUS I相機以746萬港元成交,比最高估價高出7倍!除了Leica,一部Nikon 1相機也曾錄得315萬港元的成交價。
回想第一次接觸即影即有相機,TM Wong笑言是一個意外:「約9、10歲時,很鍾情遙控車,碰巧有相機品牌在當年進行推廣,買即影即有相機送遙控車,爸爸便一併把兩者帶回家。還記得那時正值農曆新年前後,全家人被該部相機逗得開心了好幾天!你要明白,在那個年代,不論相紙或菲林都很貴,小孩子不易接觸到相機,加上沖曬菲林一般要等數天,忽然有一部相機可於按鈕後數分鐘內看到相片,簡直是高科技,初次體驗的衝擊很大。」TM續指,當時覺得攝影是一樣好玩的事,但未算沉迷,直至修讀平面設計,才開始學習基本攝影技巧;到了90年代初,他在搬家的過程中,重遇當年初接觸的即影即有,收藏相機的熱情亦隨即被撻着。
因年輕時收入不高,TM通常會在香檳大廈、鴨寮街等地尋寶,千禧年後因為有了eBay帳戶,收藏量直線上升。TM說:「我會用『萬劫不復』來形容當時狀態,每日放工後,定必花3、4小時在網絡尋寶,試過1星期收2至3次包裹。起初,我只收藏寶麗萊(Polaroid)某幾個系列,後來因該品牌申請了破產保護令,令我意識到相關產品或會無聲無息地消失,所以決定擴大收藏範圍,甚至涉獵其他品牌……現時我大概有1,200部即影即有相機,當中200部是跟別的收藏家交換所得。坦白說,這些相機說不上是甚麼尖端科技,亦沒有特殊功能,它們吸引我的地方是可以即時得到一張實體照片,跟數碼相片的分別就像手寫字與電腦字的分別,帶有一份質感。」
當有了一定收藏量,TM開始以相機的意義為挑選準則,正如其心頭好——上海市電影照相工業研究所出產的YC-50x100,即使外形有破損,亦無阻他以28,000元人民幣買回家。「由1948年首部即影即有相機發明至今,沒有一部相機所用到的相紙或菲林能突破12張的上限,這部『大牛龜』所採用的卷裝菲林卻可以拍攝30多張相片,屬80年代早期少數獨立開發的即影即有系統,我相信它也是中國唯一的原創概念相機。從一些收藏界前輩得到的資料顯示,當年官方生產紀錄為80部,流出市面只有20部,而隨着外國攝影器材流入中國,這部相機很快便被淘汰……對我來說,這些故事正是收藏的樂趣所在。」
對於新手收藏家,TM認為有必要先做功課,確認型號是否存在,畢竟這是冷門收藏,耐性是必要的。最不希望看到有人只顧向錢看,否則一旦相機跌價,藏品會否得到善待,實在令人存疑。
撰文:余彩瑜
攝影:方偉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