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加索女神的肖像

3月是香港的「藝術月」,多項大型展覽陸續登場,然而,多得已故立體主義大師畢加索(Pablo Picasso, 1881~1973)的傑作,讓那些在鬧市中來去匆匆的過客願意停下腳步,甚至排隊輪候,使得今年的賞畫熱來得比預期早。說的是剛於周日揭幕的展覽「畢加索與積琪蓮」,當中13件真迹均以畢加索的太太積琪蓮為主題,不但體現了藝術家的創作造詣,亦見證了這對夫妻的深厚感情。

創作與女人有關

數20世紀現代藝術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大師,不得不提畢加索,除了畫下一幅反戰代表作《格爾尼卡》(Guernica),其一生的創作常與女人扯上關係,由《亞維儂少女》、《Dora Maar au chat》,到創下14億港元天價成交紀錄的《O版阿爾及爾的女人》,均以描繪女性為主題。積琪蓮(Jacqueline Roque, 1926~1986)是畢加索第二任太太,兩人相識於1953年,自此便一直廝守,亦順理成章成為畢加索的靈感泉源。西班牙畢加索博物館國際關係與合作總執行官Lluís Bagunyà i Valls說:「自從認識了積琪蓮,畢加索便開始以她作為繪畫對象,單是1962年已畫了70多張!為了令更多人能夠全面認識畢加索,我認為『畢加索與積琪蓮』是一個必須在香港展出的專題,當中包括1幅油畫與12張油氈版版畫,代表着這段夫妻關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側面示人更生動

畢加索筆下的積琪蓮,常以不同方式呈現,有時是改變繪畫形式,有時則改變表現風格;畫中人姿態亦各有不同,有的是坐着,有的在看書……但不論是盛裝抑或裸體,每一幅都把積琪蓮畫得像女神一樣。像是次展出的焦點油畫《積琪蓮》,作於1957年,來自完整獨特畫作系列「宮女」,全系列有58幅畫作。畫中的積琪蓮沒有侵略性或任何暴力意涵,帶着寂靜的表情,像處於一種遙望和冥想的狀態,與他以往繪畫女性的風格完全相反。值得一提,畢加索繪畫的積琪蓮肖像,很多時是臉朝左邊,以側面示人,這是因為畢加索應用了「亞里斯多德的理論」,認為側面表現法可以令畫中人顯得更為自然與生動,而《積琪蓮》的線條更加入了一點阿拉伯風味,令肖像看起來一臉平靜,卻又展示出溫文爾雅的一面。

立體主義的體現

同場帶來的12張油氈版版畫,全是畢加索創作於1962年,不但顏色鮮艷,造型精美,亦充分體現其立體主義的創作風格。以《戴帽拿着絨球和印刷罩衫的女人肖像》為例,這是一幅以五色為主的版畫,用阿奇氏數位版畫紙(Arches vellum)印製,並於印製時以「腐蝕鐵」手法在白紙上創作,由暗深色開始疊印,先印黃,再印紅、藍、綠、黑,過程相當複雜,可說是畢加索最廣為人知的作品之一。畫作以外,是次展覽又帶來多幅由攝影師David Douglas Duncan拍攝的相片,將畢加索與積琪蓮之間那份真摯而自然的關係呈現大家眼前。

畢加索與積琪蓮

展期:即日至3月21日

地點:銅鑼灣時代廣場

門票:免費入場

撰文:吳俊賢

部分攝影:陳世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