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專家 忘我不忘本

磅礡的高山峻嶺、恬靜的小橋流水、繁華的農村市集……長久以來,水墨畫作總是以一種高雅的姿態存在,但在題材和顏料的限制下,傳統書畫常被人扣上「沉悶」、「脫節」的帽子,因此延續了傳統精神的當代水墨便應運而生。對收藏家許劍龍(Calvin)來說,當代水墨是中華文化的載體,既保留了傳統色彩,亦帶來了全新的藝術視野,是一種充滿活力的創作。

由欣賞角度出發

在Calvin的成長年代,香港仍未有Art Basel等大型藝術活動,拍賣市場亦處於發展階段,一般人能接觸藝術藏品的機會不多,當年Calvin也是在留學期間迷上藝術的。「在西班牙生活的一段日子,我到訪了不同類型的藝術館,也參與了不少藝術活動,漸漸有了收藏藝術品的想法,後來在一次旅行期間買了一幅米羅的版畫,它便成為我的第一件珍藏。」Calvin表示,當初出手購買畫作,沒考慮甚麼市場價值,純粹基於欣賞角度,到了今天,這份初心仍然保留,後來因為要替雜誌撰寫專欄文章,須深入了解不同時期和不同類型的藝術,加上工作關係,接觸藝術的機會多了,令他漸漸成為一位收藏家。

功底是基本條件

很多收藏家都有一套收藏哲學,Calvin的涉獵範圍甚廣,由水墨書畫、當代藝術、現代主義作品、裝置藝術,以至設計家具均是其目標,看似沒有脈絡,理由是不想給自己定下框架,以免失去收藏藝術的初心。「其實我也有一套收藏系統,除了選自己喜歡的,亦會關注作品的來源及其工藝質素。作為藝術家,功底是最基本的條件,近年,部分藝術家只着重概念,這種創作或許可在特定時間觸動某些人,卻未必經得起時間考驗。當然,不是功底好便等於優秀,畢竟很多學院派出身的藝術家,功底都非常紮實,所以在工藝以外,我還會留意藝術家的創作概念和精神態度,以及他想傳達的訊息,而這樣的作品通常會有一種時代意義。」

對水墨情有獨鍾

Calvin又表示,經過10多年的研究和了解,不知不覺培養出一種東方審美觀,並開始鍾情於水墨藝術。「提起水墨,很多人會想起傳統書畫,又認為這是一種落伍的藝術;在我眼中,前人的書畫之所以成為經典,因為作品與藝術家的生活經驗息息相關,反映了當時的政治和經濟環境,但無可否認,傳統書畫與現代生活相去甚遠,所以現代畫家即使模仿前人技巧,甚至採用了相同的裝裱技術,亦難以展現箇中神韻。」Calvin補充,藝術創作必須與時並進,否則會變成一種臨摹,要令水墨持續發展,活化是必然出路,畢竟文化保育並非指翻新或重現前人的作品,而是以另一種方式呈現水墨的內涵,與現今社會建立關係,當代水墨便有着傳承保育的作用。

看好林國成潛力

中國藝術家林國成是Calvin看好的當代水墨畫家,他擅長利用鋼筆創作,線條細緻,就像宋畫中的江南景致,但藝術家不是單純地以現代手法重現前人的自然山水,而是藉此表達對世界的看法,所以作品中既有文藝復興時期的素描筆觸,亦有藝術家對中國傳統思想——道與禪的理解,保留了水墨的神韻。「雖然林國成很年輕,但已有非常高的情操,潛力頗高。」傳承以外,也有部分藝術家以水墨作為創作媒介,透過水墨與世界交流和對話,曲磊磊是好例子,同樣獲Calvin青睞。「曲磊磊以水墨繪畫了一系列以『手』為主題的作品,那是一種超越了國籍、種族和文化的題材,其畫作着重光影表達,看似相片和油畫,不但充滿獨創性,更向世界展現了中國藝術家的技術、精神和價值觀。」

先弄清收藏動機

其實水墨藝術近年在市場上漸受關注,像徐累、劉人島、劉丹等大師的作品多次以高價成交,不但欣賞價值高,而且升值潛力大,但每個人的喜好、視野、經驗和經濟能力都不同,因此名家作品未必適合每一位收藏家,Calvin指出,收藏家最好先了解自己的收藏動機是單純為興趣,還是想裝飾居室,抑或作藝術投資,動機不同,收藏方向亦大相逕庭。如果沒有特定方向,可先以個人興趣和能力作為起步點,再慢慢了解自己喜歡的類型,他說:「新的收藏家可以挑選與自己相同世代的藝術家,在文化認同和價值觀相近的情況下,容易對作品有所共鳴,而且可與藝術家一同成長,也是收藏藝術的另一種樂趣。」

當代水墨傑作

說到當代水墨的代表人物,不得不提劉人島與徐累,二人的傑作都取得不錯的拍賣成績,反映市場潛力。

撰文:吳俊賢 

部分攝影:方偉堅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