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首爾考察 了解星光背後

近年「韓流」席捲全球,《太陽的後裔》、《Gangnam Style》、韓式炸雞……除了潮流文化和飲食文化,韓國研發的電子產品亦大受歡迎。星光背後,其實藏着一份實現夢想的毅力和決心。有學術機構早前舉辦首爾的考察和交流活動,讓同學從中學習「韓流」背後的精神,並透過實地考察,了解當地的歷史和願景。

創新求變的精神

自從韓劇《大長今》開始,世界各地人士開始對韓國文化產生興趣,加上當地政府的推動,短短10年間將韓國文化成功推向國際,愈來愈多人到當地旅遊和學習韓語,亦有不少商戶引入韓國的潮流服飾和食物,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早前舉辦了「首爾商業及文化考察交流團」,藉着不同類型的考察和交流活動,深入探討韓流成功的原因,策劃行程的導師徐志強表示:「參加者不但有機會學習各種韓國文化,亦到訪了南北韓非軍事區等歷史要地,了解當地的意識形態與國家發展的關係。」

是次交流共有20位同學參加,修讀商科的李鳳洳和陳世宗,以及修讀文化研究的劉鎮漢均是參加者,陳世宗說:「我們到訪了當地的KPS電視台,參觀它們的器材和拍攝過程,亦從電視節目資料館中,認識到韓國電視節目的沿革,原來近年韓國的製作人經歷了很多嘗試和挑戰,令節目追上時代步伐,或許就是這種創新求變的精神,令當地的節目能夠保持一貫水準。」

成功背後的艱辛

除了參觀當地電視台外,參加者還在K-pop教室學習流行舞蹈,透過艱苦的練習,以及與導師的交流,認識到韓國人刻苦耐勞的一面,劉鎮漢說:「原來韓國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年輕人希望投身演藝行業,他們每天都要接受8小時以上的嚴格訓練,每個動作都一絲不苟,但當中只有少於1%的人能夠成功出道。雖然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但他們都願意付出時間和努力,令自己能夠不斷進步。」流行文化以外,一行人亦參加了製作泡菜的工作坊,藉此了解韓國的飲食文化。

為了解韓國的經濟和商業發展,交流團到訪當地的證券交易所,又參觀首爾的傳統市場「東大門」,李鳳洳說:「現時東大門有新落成的大型商場,同時亦有各式各樣的傳統老店,反映出當地在發展經濟之餘,也關注本地的小店。」李鳳洳續指,當地甚至有法例規定,特定範圍內不能有超過一間連鎖式咖啡店,以保障小店的生存空間。

南韓的民族願景

首爾之行令同學大開眼界,劉鎮漢表示,前往南北韓非軍事區的考察,加深了他對南北韓局勢的了解,以及南韓的民族願景,他說:「非軍事區位於南韓和北韓交界,有軍人駐守,局勢看似緊張,但原來當中存在很多經濟上的合作,例如南韓會在非軍事區注資興建工廠,再由北韓人負責管理,互相交換技術,而附近的都羅山站亦有互通兩地的鐵路,可見雖然在政治、文化和經濟因素的影響下,兩地關係仍然惡劣,但雙方均有意改善目前的狀況。」

在旅途中,一行人遇上了多次社會運動,陳世宗說:「在證券交易所和一些大公司門外,都不約而同有員工正在爭取應有權益;而在著名景點景福宮外,則有人向政府表達訴求,希望政府回應416海難問題……原來在繁榮和發展背後,都總會伴隨着各式各樣的社會問題和矛盾。這些體驗,令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認識韓國,了解光彩背後的真相。」

撰文:吳俊賢(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