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些歷史上的經典場面,很多人都會有感而發,對創作人來說,不失為借題發揮的理想媒介。正如現於保利香港藝術空間舉行首個香港個展的中國新銳藝術家何傑,除了重複用上畫框這個「符號」引導觀眾走進其「畫中畫」,更經常借用重大的歷史事件,注入新的意義,讓觀眾在似曾相識的畫面前,產生新的體會。
是次展覽名為《中間態》,帶來21幅畫作,以《永痕》系列為骨幹,寓意藝術家深刻的繪畫痕迹,部分題材關乎重大的歷史事件或社會人物,但其實這些人與事只是表象,是用來表達個人感受的外殼。何傑曾表示,藝術家有種直覺,能夠幫你過濾每天看到的圖像,並用在創作裏,過程中會剔除影像的原意,注入個人的想法,賦予圖像新的解讀。的確,看何傑的畫,觀眾一方面知道畫中援引的事件或場景,另一方面又因為畫面經過特別處理而感到陌生,這份距離感容許我們有更多想像空間。
除此以外,何傑經常以灰色為主調,藉此表達一種中間的狀態,加上筆觸粗獷,顏料厚重,帶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而這種獨特的繪畫風格跟其年少時的經歷不無關係。何傑表示,雖然出身於江南,但對當地的山青水秀沒有特別感覺,反而因求學階段曾留居瀋陽近10年,對當地的風光、凝重、大氣、直線條念念不忘,再加上東北是個很冷的地方,讓他這個習慣了南方酷熱的男孩有所刺激,甚至從骨子裏記住這些感受。
談到作品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元素,必定是那些引導觀眾進入畫中畫世界的「畫框」。何傑坦言自己之所以把畫象縮細至有限的畫框內,啟發自一次參觀經歷:「曾在書中看到一位大師的作品,初時以為它一定很雄偉、很難畫,但在博物館看到原作一刻,才發現畫作就在方寸之間,令我恍然大悟—傳達作品的意義不在於尺寸大小,包括你的記憶,也不是以尺寸決定深刻度。真正經典的東西,當你能表達出來以後,無論多大多小,它都能留得住。」
1976年生於湖南常德市,在魯迅美院油畫系取得學士及碩士學位,曾於東京、首爾、北京舉辦個展,作品獲首爾市立美術館、唐人當代藝術中心等機構收藏。
展期:即日至11月18日
地點: 保利香港藝術空間(金鐘太古廣場1期7樓)
查詢:2303 9899
撰文︰馬珮嵐
攝影:盧展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