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女神•蔣雅文溫柔的偏執

神,美好、善良、聰敏、潔淨的化身,為眾人所傾慕……

近年有不少女藝人被封為「女神」,像謝安琪、黃翠如、陳法拉……

由香港轉戰台灣、由歌手轉型為時裝設計師的蔣雅文(Mandy),雖然已不是藝人,卻因為能「優雅地撥去一切的感慨」,獲不少網民奉為「真女神」。最近,她更出版散文攝影集《圖文不符》,以8萬字分享兒時回憶、家庭相處、入娛樂圈經過、出走原因等片段。到底由出走台灣至今,她經歷了怎樣的獨特人生?讓我們感受一趟女神自白吧!

記︰記者 

蔣︰蔣雅文

一切隨緣 不怕由零開始

記︰ 8年前由香港走到陌生的環境,一切由零開始,當時的心情是怎樣?

蔣︰ 老實說,我是喜歡由零開始的人,也許是有點完美主義吧!如果事情做得不好,與其浪費時間來修補,我寧願從頭再來,把之前的經歷當是經驗。因為窮過,我覺得只吃麵包過活,都可以捱過,所以不怕由零開始。自小已經歷很多高低起伏,明白人生不會一帆風順,就算遇到低潮,我也相信這是在醞釀時機重新出發。一旦認定自己的選擇是對的,便會頭也不回地向前跑。

記︰ 在台灣學設計,是早有打算,還是隨緣的結果?

蔣︰ 我一生所有的經歷都是機緣。兒時寫《我的志願》,腦海總是一片空白,心想,你現在問我,怎麼知道呢?每個人在不同年齡階段,想做的事都不一樣,可能過幾年便有新想法。我覺得機遇就像捉精靈,隨時會有新發現,沒法強求,不過,機會一旦來到,我會好好把握,專注做好手上的工作。我相信踏實工作、用心生活的人,上天不會虧待。

記︰ 機緣巧合下,接觸到適合自己的設計行業,覺得自己幸運嗎?

蔣︰ 的確,當時台灣開始流行自創品牌,我剛好搭上這條船,在運氣不錯的時機入手,比較容易成功。我很享受服裝設計的過程,由設計、選料、剪裁到縫紉,可以獲得很大的滿足感。

記︰ 你是否接受人生有很大的可能性?

蔣︰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很多可能性,不應局限自己做甚麼,而且我不喜歡重複的生活,到了某個階段便想學新知識。如果要我到60歲仍對住衣車,那會很納悶吧!其實每一行都可以學到一些技能,所以年輕人應該甚麼都嘗試,不同行業都可以先了解,或許實況跟想像中不同,以為反感的,最後可能會有滿足感。

忠於自己 展現真實一面

記︰ 談談你的新書吧,為甚麼會有出書的念頭?

蔣︰ 當年在娛樂圈的日子,已有出版社邀請我出書,但自問人生閱歷不足,加上出書偏向散文加寫真形式,覺得不適合自己的風格,便婉拒了。想不到經過這些年,又有出版社找我,更特意寫信到我店舖,而且對方給我的自由度很大,整本書的概念和排版設計都是我話事。回想起來,當年的機會錯過了,並非壞事,畢竟當年有經理人為我安排一切,我只是一個工具,大家堆砌了一些東西,把蔣雅文放入去,整件事很商品化,但如今是我創作的個人作品,滿足感大好多。

記︰ 書名叫《圖文不符》,有甚麼意思?

蔣︰ 「圖文不符」一方面形容書中的文字和影像互不相干,另一方面有更深層的意思—「圖」是別人對蔣雅文形象的認識,可能跟我的性格有出入;「文」是真正的蔣雅文和我的文字,希望透過這本書,把兩者結合,讓大家重新認識我一次。

記︰ 寫書時,你的狀態是怎樣?

蔣︰ 在台北時,因為要兼顧生意,情緒上很難抽身,日頭要計算帳目,面對各種現實的殘酷和考驗,到了夜晚,卻要為寫散文,突然感性起來,那個「開關掣」根本無法切換,於是我一拖再拖,拖到合約期快滿,我只好向老公請假去台南,自己一個待了一個多月,沉澱自己,兒時回憶才逐漸浮現。書中的照片也是當時在台南拍攝的,雖然看起來有點「圖文不符」,但拍攝與寫作是在同一個情緒下進行,兩者有着微妙的協調。

記︰ 出書對你有甚麼意義?

蔣︰ 一個人踏足社會後,付出的努力不像考試一樣,有一張成績表作認證,尤其是自僱人士。能在30歲出頭出書,像是階段性的認同,有出版社放手讓我去做、欣賞我的文字,出版後被巿場接受,是具體方式告訴我︰「蔣雅文,你做得不錯!」不同於賣一件衣服,這本書是分享我的成長故事,好像一個品牌出書分享行銷策略,當巿場認同這個品牌,才會有人想知道其背後故事。我的故事本來跟讀者毫不相關,但有人想看的話,是對我的肯定,有着鼓舞作用。

鼓勵港人 強韌戰勝逆境

記︰ 被人稱為「女神」,有甚麼感覺?

蔣︰ 我已經30多歲,還被稱為女神,壓力很大,聽到都會起雞皮。有一段時間,我在社交網頁設定,若有留言出現「女神」之類的字眼,網頁便自動把它封鎖,我覺得舒服好多!當然我明白大家是善意,但我也不太理解為何要稱呼我女神,或許是「偶像」的現代化用語吧!在今天,偶像這個名詞已經很老土,沒有人會說「G dragon是我偶像」,只會說是男神,所以我也告訴自己,要與時並進,放寬接受,當一個人開始不能接受新事物,便代表他真正老去了。

記︰ 你心目中有沒有女神或男神?

蔣︰ 自小沒有崇拜的偶像,有一段時間,見到個個同學都有偶像,心想,是不是我也要有呢?於是學別人,以周慧敏為偶像,其實只是跟風。長大後,我覺得凡是在社會上有地位、有能力的人,都有值得尊重的地方,但未有一個人完美到我超級崇拜。如果問我欣賞的攝影師,我會說是陳漫,因為她的美感很強烈,而且作為女性攝影師能夠達到這麼高的國際地位,令人佩服。

記︰ 住了台灣8年,你欣賞的台灣文化是甚麼?

蔣︰ 在台灣,很多年輕人熱衷看紙本書,對文字和知識很渴求,甚至把書店當成消遣的地方,放假會一起去書店,代表看書已融入生活,香港很少有這種情況。台灣有很多獨立書店,書籍較生活化,香港則較多財經書,或者大家生活壓力太大,想知道怎樣穩守財富吧!

記︰ 有甚麼話想跟香港人說?

蔣︰ 我常常想,自己應該用甚麼身份和資格跟香港人說話。8年前我離開香港時,巿道不差,人們還是安居樂業,後來開始出現種種社會問題,我沒有跟大家一同經歷。但我很相信,所有事情不可能永遠處於低迷狀態,就像我的人生哲學,生命總有高有低,即使最低處都會捱得過去,而且我一直覺得香港人是韌性很強的,很硬頸也很命硬,想打低香港人是很棘手的事,雖然現時處於困局,但我相信香港人一定可以戰勝逆境。

撰文︰蔡素文 

部分攝影︰盧展程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