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有意前往海外升學的同學來說,中學文憑考試(DSE)並非唯一出路,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甚至比DSE有更高的認受性。可是,IB與本地的傳統課程截然不同,內容廣泛之餘,更要求考生完成論文創作和參與不同類型的活動和服務,有滿分狀元表示,IB的難度雖高,但只要掌握溫習和考試技巧,仍有機會獲取佳績。
IB課程是一個2年制的高中課程,教學模式與大學相近,受世界各地的大學認可,學生必須入讀由國際文憑組織(IBO)授權的學校,才可參加IB課程和考試。來自漢基國際學校(CIS)的勞浩恩(Christopher)和林茞恩(Cordelia),同於今年的IB課程考獲滿分45分,他們認為,IB課程比DSE更加全面,要求亦較高,學生要在母語、外語、個人與社會學、實驗科學、數學與電腦、藝術與選修等6個科目組別中各選修1科,Christopher說:「除了考試,大部分科目都要求學生完成1項研究,題目相對自由,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有興趣的範疇進行研習,以數學為例,我計算了打麻雀的食胡機率,Cordelia則以數學分析在香港預訂酒店最實惠的時機。」除了6個選修科目,同學亦要完成知識論文、拓展論文和創意行動服務等核心科目,過程絕不簡單。
雖然IB獲得滿分佳績,但Christopher坦言在開學初期成績並未如理想:「當時曾懷疑自己是否不夠聰明,後來發現原來只是溫習的方法不對,其實每個科目都有一套溫習技巧。」他解釋,以歷史科為例,雖然可以死背資料,但由於課程的範圍很大,要把所有資料記入腦並不可能,因此他會挑選背誦的內容,只記相對重要的部分,他說:「其實學習就像行樓梯,目標在樓梯頂端,表面上很難到達終點,但其實每級樓梯也一模一樣,只要掌握正確方法,不斷重複踏步,最後一定會成功。」
至於Cordelia則會自行製作各種圖表幫助入腦,以歷史科為例,Cordelia會在製作歷史大事年表時,記下事件日期和歷史學家的評論,而溫習生物科時則會把複雜的理論畫成圖畫,藉此加強記憶,她說:「我亦會和朋友分工合作,把熱門題目寫成內容精要的論文,增加溫習效率。」
Christopher表示,由於課程內容繁多,因此絕不能「臨急抱佛腳」,每天都要抽時間溫習,持之以恒,便可以輕鬆面對考試,他分享道:「考試並不是Show Off,不要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而回答複雜的答案,盡量回答重點,避免浪費時間。」
除了考試,論文創作亦十分重要,熱愛文學的Cordelia探討了一本60年代關於女權主義的書,而自修哲學的Christopher則以柏拉圖的哲學思想,分析城市與人性的矛盾,Cordelia說:「拓展論文是一篇4,000字的論文,分析和評論相對深入,期間要閱讀大量相關書籍,因此在設計題目時,最好選擇自己喜歡或擅長的課題,亦要找一位熟悉該題目的老師做監督老師,才能提高論文的質素。」所謂Work hard, play hard,兩人都深明減壓的重要性,Christopher會做運動和參演話劇,Cordelia則會參加唱歌表演,平衡學習和生活。
撰文:吳俊賢
部分攝影:張群生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