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鴻 文革史畫

「革命無罪,造反有理!」十年文革是許多人不堪回首的往事,即使過了50年,仍成為不少人眼中的「忌諱」。作為一位歷史見證者,中國藝術家劉大鴻不但經常研究文革史學,更以此為創作命題,其最新個展《代代紅:共和十二月》帶來12幅反映歷史的油畫,娓娓道來文革衍生的後遺症。

大時代的見證人

劉大鴻在文革發生前4年出生,整個童年活在政治氣氛濃厚的環境,在他眼中,這場被評為「失敗」的政治運動,因為很多人不願多提,以致當中一些值得探究的東西沒被發掘。「這場運動是全民一起參與,雖然已成過去,但有些想法一直影響現在,正如毛澤東已死,但毛的思想依然影響後代,可能只是方式不同而已。」在那個顛覆傳統、集體陷入瘋狂混亂的年代,民眾走到街頭高聲呼喊口號,激烈上來更會縱火亂砸,大肆破壞,對當時年紀尚輕的劉大鴻來說,秩序崩壞也不懂驚怕,反而覺得眼前的生活非常自由:「那時候只上半天課,下課後可以隨心決定做甚麼。當年每人每晚都去寫大字報,只要在不罵毛澤東的前提下,甚麼都可以罵,甚麼都可以寫,大家反而享有出版和集會自由……」

以畫筆詮釋歷史

為了重新細說文革的故事,分析人物之間的利害關係,講述它對中國當代社會的影響,劉大鴻創作了多幅諷刺意味甚濃的油畫作品,希望通過精心的布局,巧妙而犀利的寓言方式詮釋歷史,作為文革50周年的反思。以《中山路》(葡月)為例,描繪文革初期的上海中山路—街道上沸沸揚揚,到處貼滿大字報與大型標語,捍衞傳統文化者被遊街示眾,穿高跟鞋的少婦則被剃陰陽頭羞辱……畫面豐富,方寸之間收納了極為複雜、密集的意象。「文革期間發生的事情實在太多了,根本無法用言語說得清楚,倒不如以畫面呈現,讓今天的人能了解那是怎樣的一回事。」說到底,文革的後遺到今天仍存在,尤其是當一班群眾真心參與,卻發現自己墮入一場騙局,心靈上的失衡可想而知,也許是現今世界充斥黑心造假的真正原因。

劉大鴻《代代紅:共和十二月》

展期:即日至7月16日

地點:漢雅軒(中環畢打街12號畢打行401室)

網址:www.hanart.com

Profile

1962年在山東青島出生,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現為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一工作室,同年於趙無極大師繪畫班學習,後來在上海師範大學美術系任教,至今已30年。擅長以諷刺手法繪畫「歷史畫」,作品針對文革與後文革時期,深刻地揭露政治意識形態。曾參與《後八九中國新藝術》巡迴展、巴西國際藝術雙年展、意大利米蘭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等重要展覽。

撰文:江蔚賢 

攝影:盧展程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及漢雅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