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德海港情畫

以畫風「核突」見稱的本地漫畫家楊學德,最近以「海港」為主題搞個展,帶來一幅幅散發着夢幻色彩的風景畫,訴說他對這個海港的回憶和思考。雖然畫面不見古怪騎呢的人物,也沒有搞笑抵死的對白,但當中蘊含的本土情懷,依然令人回味。

一圓多年心願

不論是《錦鏽藍田》,抑或《標童話集》,楊學德的作品總予人「無厘正經」的感覺,角色醜到爆,卻又暗藏深奧訊息;是次展覽帶來約30幅彩畫,當中有充滿詩意的維港黃昏,又有滿懷感觸的渡輪乘客,跟其一貫的創作風格截然不同。楊學德坦言,成為畫家是多年心願,漫畫只是創作生涯的一個階段,當初選擇這條路,全因漫畫較易接觸讀者。「這是我首個主題性畫作系列,約半年前開始創作,既新鮮又具挑戰性。它必須散發一種『畫味』,對畫面的完整度有要求,不能像漫畫那樣,容許較鬆散的結構和簡單粗略的表達,所以初時用了兩、三個月去摸索。」

既熟悉又陌生

說到以「海港」為主題,楊學德表示,一半理由源於對維港的感情,一半理由是因為對它的不了解。「我對這題材很好奇,創作的時候,曾問自己對於這個海港有多熟悉,卻發覺有很多地方是不太了解。因維港似是理所當然地存在,很多人視它為平常、平凡,甚至覺得它與自己的生活無關,就算平時要過海,多是坐車、坐地鐵為主,很少會望到這片海港,更有人會認為,望海是浪費時間,只有退休人士才會做的事。但我想提出一點,既然這是上天賜予、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優良天然港,有那麼珍貴的歷史價值,它實在值得我們好好重視。」

變化令人感慨

楊學德坦言,本身有收集香港舊照片的習慣,每當看到80年代的相片,不少回憶即湧上心頭。「還記得1985年,那時我有玩『船P』,每次走到船邊看風景,我都會被兩岸的柔和氣氛所吸引,那時的大廈不太高,也不太密,燈光也比現在少……近二、三十年,維港的景觀不斷在改變,但這些變化沒有多少人注意到,我並非完全否定經濟發展的需要,只是認為若有一天維港變到連我們都認不到,那是很可惜的事。」像《后碼頭》是楊學德最有感受的作品,當中呈現皇后碼頭的悠閒氣息——有人在下棋、有人在擁吻……可是這樣尋常的風景已不存在,只能在腦海裏緬懷,令人慨嘆。

懷舊不用沉重

值得一提,楊學德在描繪海港景色時,往往加入了自己對它的感覺、回憶與想像,給它添上一層夢幻色彩,總言之,作品不是Sell寫實,而是Sell情懷。正如《有甚麼好看》,畫面呈現濃厚繽紛的色彩,反映出維港醉人的黃昏景象,細心一看,還可發現海中有一條小鯨魚,這是藝術家的俏皮幻想,但畫中人無不背向海港,明明優美動人的景色就在眼前也看不見,在他眼中,這正是港人對海港的態度。又如《飽肚鳥》和《移動小島》,前者有一隻大鳥在岸邊「拉肚子」,後者則見3隻大野豬游渡海泳,楊學德認為,即使是回顧昔日情懷,亦不必太沉重。「生活中未必所有事情盡如人意,但我認為人是需要一點平衡,有時輕鬆一點去面對,讓自己『回氣』,才有力繼續積極向前。」

展覽詳情

日期:即日至4月4日

地點:「海港城‧美術館」(尖沙咀海港城海洋中心207號舖)

查詢︰2118 8666

Artist's Profile

成長於80年代,曾修讀平面設計及插圖,1998年投稿漫畫季刊《Cockroach》後,正式展開漫畫創作生涯;2002年出版首本個人漫畫集《錦繡藍田》,及後出版《標童畫集》、《不軌劇場》等作品;2010年擔任動畫電影《麥兜噹噹伴我心》的美術指導;曾於京都參展由奈良美智策劃的「Mel Tak Exhibition」(2013年);保育作品《幻象》亦曾入選蘇富比慈善籌款晚宴拍賣。

撰文︰蔡素文

部分攝影︰莫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