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極地了解環境污染

溫室效應令各地天氣反常,今年年初,香港某些地區最低氣溫曾降至零度,而長年處於零下氣溫的北極地區卻錄得攝氏1度的高溫!若問題持續,北極的冰川將會加速消融,後果嚴重。早前,有機構舉辦了極地考察活動,參與的學生有機會親身前往北極或中國北極村考察,透過各種參觀和科研活動,了解極地居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認識環境污染的嚴重性。

遠赴極北之地

「環保大使極地考察團」由青年廣場及極地博物館基金主辦,及香港公開大學科技學院「創新科技及持續發展研究所」協辦,歡迎本地大專院校及中學學生參加。參加者須經過一系列面試,及完成多項培訓,才能獲得前往極地考察的資格。而是次計劃的6名學生分別來自中大、科大、公大及培英中學,他們分成2隊,分別前往北極和中國漠河縣北極村進行考察。青年廣場市場推廣經理陳敏樂表示:「北極人煙稀少,環境污染問題相對較少,而北極村則較接近城市,近年更開始發展成旅遊景點,污染問題日趨嚴重。是次活動旨在透過收集兩地的污染數據,經過各種分析及進行比對,研究城市化對環境的影響。」

在過去的2月,科大環境管理系學生冼卓妍(Amanda)、中大社會科學系學生植琬淇(Sally)與另外兩名參加者先後乘搭3程飛機前往哈爾濱,再轉乘17小時火車前往到達漠河縣北極村,進行為期8日的考察。

進行採樣研究

漠河的北極村位於哈爾濱和俄羅斯之間,是中國最接近北極圈的地方,雖然此地近年開始城市化,但目前仍以農耕為主,相比起中國發達城市,環境污染問題未算嚴重。在公開大學科技學院的科學家和極地科研顧問的指導下,Amanda和Sally在北極村的多處進行採樣工作。Sally解釋:「我們分別在黑龍江的上游、中游和下游位置採樣,收集水、泥土和雪的樣本,然後再作分析;透過測試酸鹼值和重金屬含量,了解當地的污染情況。」為免樣本中的雜質影響測試結果,收集到樣本後,他們要即時進行過濾,因此學生們要長時間在嚴寒天氣下工作,十分艱苦。Amanda坦言:「當時氣溫只有攝氏零下負20度,大部分河與湖已結冰,無法收集水樣本,幸好遇上了正進行研究的政府人員,他們在冰上鑿洞,我們最終能順利採集到樣本。」他們回港後,與前往北極的同學比對水樣本,發覺兩地水質頗相近,但北極的水始終更勝一籌。

了解風土人情

除了分析環境數據,考察隊還要在北極村尋找一種藥用價值豐富的微藻。Sally說:「這種微藻很罕見,只在極端寒冷、污染程度極低的地方生長。但此行沒能找到這種微藻,相反,到北極的隊伍卻找到了,這反映出北極村的環境已存在污染。」除了進行科研活動,考察隊亦隨香港作家金鈴到當地民居家訪,了解風土人情。Sally分享有趣的見聞:「當地人並不貧窮,但生活簡單,夏天耕作,冬天休息。由於冬天無法耕種,大多數民居都設置地窖,存放過冬的食物。」Amanda補充:「北極村夏天溫度超過攝氏30度,但冬天卻低於攝氏零下50度,溫度變化極大。居民會在家中建造一堵空心的『火牆』,冬天只要在空心牆中燒柴,家中便會很暖和。當地人亦有一種特別的人參酒,酒精濃度高達60度,飲用後全身都會感到溫暖。」體驗到北極村人民的生活後,二人更珍惜在香港所擁有的一切,並表示會為環保出一分力。

撰文:吳俊賢

部分攝影:林資凱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