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太歲,道家最早的講法是安太歲。安,有請安之意,每年農曆年初,向當值的太歲請安,等於去拜黃大仙、呂祖諸神一樣。只不過安太歲的禮儀有點不同,要把善信的姓名及出生的年、月、日、時辰寫在一張紅紙上,「攝」在太歲神像旁,請求多多關照。不知不覺間,省港澳的善信就把安太歲說成了攝太歲。
以前,善信年初到道教祠觀求太歲符,或到香燭店買一套拜太歲的金銀衣紙(內有太歲符),填上善信姓名和出生資料,放在家中供奉的道教神仙或祖先旁邊就行了。若家中沒有供奉神仙或祖先,可把太歲符用紅包封好,放在流年太歲位(鼠年在正北、牛年在東北偏北、虎年在東北偏東、兔年在正東、龍年在東南偏東、蛇年在東南偏南、馬年在正南、羊年在西南偏南、猴年在西南偏西、雞年在正西、狗年在西北偏西、豬年在西北偏北)。年尾取出太歲符,與拜太歲的金銀衣紙一起焚燒,酬謝太歲一年的保佑。如今,大多數善信會到祠觀攝太歲和謝太歲,但祠觀不可能容納那麼多太歲符,必須各自帶回家中。若善信不方便去也不想求人代去,那只要有神心,在家向當天禱告,然後焚燒供奉太歲的金銀衣紙即可。求得太歲符,家中沒有供奉神仙和祖先,可用紅包封好,放在自己床角墊褥下面。至於丙申猴年宜攝太歲的日子,明日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