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勝的理髮宜忌,在古時非常重要。二千多年前的《禮記》說:男童的頭髮任其自由生長,到了15歲,就束髮為髻,謂之「束髮之年」,要告別童稚,認真讀書。到了20歲,就行成人禮,由家族中德高望重的長輩,為他梳理頭髮,再戴上冠帽,謂之「弱冠之年」。冠代表成年,但相對於有學問、有成就的長輩,仍然較為薄弱,所以用「弱冠」二字告誡必須謙虛、勤奮、好學。等到結婚,新郎和新娘的頭髮必須認真梳洗和結髻,謂之「結髮」,至今我們仍然稱原配或合法夫婦為「結髮夫妻」。
擇日「理髮」,就是為舉行「束髮」、「弱冠」及「結髮」典禮而定的,古人認為「身體髮膚受諸父母,不能毀傷」。頭髮是不能隨便剪的,除非是「削髮」出家當僧侶。而按照習俗,初生嬰兒滿月之時就剃頭,剃除胎毛,祝福其快高長大。到了清朝,男人的髮式有重大改變,不再梳髻,而是留髡髮(滿族男子髮型),把前腦的頭髮剃光,後面留長辮。小朋友到長者,平民百姓到皇帝,都統一採用這個髮型,直到孫中山創立民國,男人才剪掉辮子改理「西裝」或「陸軍裝」。
通勝擇日的「理髮」,經過歷史的演進,就成為今時今日的「美髮」。俗語云:「有錢無錢,理髮過年」,可見人們對於頭髮十分重視。今個農曆年底,在甚麼日子理髮能帶來好運,明天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