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所學提升社企效益

一個過度發展的城市,街道被大型連鎖店佔據,小店難以生存,傳統手藝和產品亦會逐漸消失。打白鐵、彩瓷工藝、霓虹燈箱招牌……在香港,很多傳統工藝已漸漸被人遺忘,但亦有不少有心人希望留住這些充滿生活味道的事物。今屆「社聯大學生社責實踐計劃」的大獎得主——來自本地兩所大學的一男一女大學生,以學到的商業知識,協助社企推廣傳統手工藝品及進行社區保育,傳承文化之餘又實踐所學,一舉兩得。

協助社區保育

由花旗集團主辦、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合辦的「社聯大學生社責實踐計劃2015」,至今已踏入第5屆,其目的正是要讓未來的商業人才——本地大學商科學生透過組隊參賽,到一間非牟利服務機構參與為期4至8星期、合共160小時的實習,協助該機構改善營運。最後,評審會根據受惠機構提交的報告及參賽者的匯報評分。

經過一輪比併,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的蘇穎雅同學(Christy)與香港浸會大學應用經濟學的嚴禮強同學(Anson),最終脫穎而出,獲得計劃的「超凡卓越大獎」。他們在「生命工場」的實體店Restore進行實習,期間以各種商業技巧成功提升該店的知名度。原來Christy在舊區長大,眼見近年的社區發展令地區面目全非,因此挑選了以社區保育為主的「生命工場」作實習機構,希望能為文化傳承出一分力。

重新設計櫥窗

Restore這間小店主力推廣社區文化和傳統工藝,除了寄賣該區老店的貨品,亦會展出及售賣傳統手工藝品,包括手雕麻將、繡花鞋、手製銅器等。Christy與Anson均認為,提升年輕人對傳統工藝的興趣,是文化保育的重要方向之一,但該店原有的櫥窗設計,卻未能做到這一點。Anson表示:「原有的櫥窗內放了一部懷舊冰室雪櫃,展示各種繡花鞋,或能吸引上了年紀的女士,但要吸引年輕人,除了要展示更多元化的產品,亦要加入年輕化、具活力的設計。」於是二人參考了市面某些家品店的做法,以數個木製方形組合櫃取代懷舊雪櫃,再利用方格展示不同產品,吸引不同喜好的客人。他們更以舊式收音機、街市吊燈等點綴櫥窗,營造出懷舊的味道。Christy補充:「我們還在櫥窗中加入了一塊黑板,在黑板上以畫鬼腳的方式,簡單解釋店內產品的故事,希望以遊戲吸引年輕人。」

藝術展紀錄文化

除了售賣傳統手工藝品,教育和社區活動亦有助年輕人了解社區。實習期間,Christy和Anson負責為期兩個月的「社區影像大使」計劃,透過各種活動鼓勵一班中學生探索社區,發掘當中不為人知的一面。Anson說:「很多年輕人以為油尖旺區是購物熱點,卻不知道區內有大量老字號和傳統工藝店,因此我們設計了一條探索路線,和參加者一同走訪『炳記銅器』等老店,讓他們與店主交流,藉此了解社區的文化和變遷。」此外,二人亦指導參加者以攝錄或繪畫的方式,記錄在油尖旺區的見聞。Christy說:「在活動尾聲,我們舉辦了『微觀社區影像藝術展』,展出年輕人的攝錄及繪畫作品,展示他們眼中的社區。」二人直言,實習令他們體會到非牟利服務機構的資源限制,必須運用各種營運策略,才能達到目標。而店方在賽後給予二人頗高的評價,認為他們以低成本改善櫥窗設計,吸引不少人詢問各產品的故事;而社區探索及影像展,亦提升了區內學生的凝聚力。

藝術展紀錄文化

除了售賣傳統手工藝品,教育和社區活動亦有助年輕人了解社區。實習期間,Christy和Anson負責為期兩個月的「社區影像大使」計劃,透過各種活動鼓勵一班中學生探索社區,發掘當中不為人知的一面。Anson說:「很多年輕人以為油尖旺區是購物熱點,卻不知道區內有大量老字號和傳統工藝店,因此我們設計了一條探索路線,和參加者一同走訪『炳記銅器』等老店,讓他們與店主交流,藉此了解社區的文化和變遷。」此外,二人亦指導參加者以攝錄或繪畫的方式,記錄在油尖旺區的見聞。Christy說:「在活動尾聲,我們舉辦了『微觀社區影像藝術展』,展出年輕人的攝錄及繪畫作品,展示他們眼中的社區。」二人直言,實習令他們體會到非牟利服務機構的資源限制,必須運用各種營運策略,才能達到目標。而店方在賽後給予二人頗高的評價,認為他們以低成本改善櫥窗設計,吸引不少人詢問各產品的故事;而社區探索及影像展,亦提升了區內學生的凝聚力。

撰文:吳俊賢

攝影:張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