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大寇捕獲活的港史

百多年前,香港出現「四大寇」—孫中山、陳少白、尢列、楊鶴齡,為推動歷史巨輪,邁出了勇敢的一步……

百多年後的今天,「四大寇」出現新Version,同樣是年輕人,同樣為推動歷史坐言起行,半年來多次帶領老、中、青團友上街,一會兒走訪老店,一會兒深入墳場,以生活化的形式、年輕人的口脗訴說香港故事,希望喚起大眾的保育意識。

發起導賞 全憑熱誠

自封「新四大寇」的4位年輕人,分別是溫佐治(George)、陳得(阿得)、陳露絲打(Rosita)、陳達芬妮(Tiffany),同屬「程尋香港」的核心成員,組織於去年底成立,今年1月開始舉辦導賞團,活動不但沒有贊助,也沒有任何合辦機構支持,全靠4人的瞓身投入才能促成—佐治與阿得,主力擔任導賞員,前者聚焦歷史古蹟,後者則愛研究城市發展,雙劍合璧,能將香港的特色—新舊交融說得完整;隨團出發的兩位女孩,除負責於活動中照顧團友,還會肩負起推廣、聯絡、管理fb等行政工作。佐治表示,現時組織每個月都會舉辦導賞團,籌備過程一點也不輕鬆,既要解決經費問題,又需要花很多時間作資料搜集,以確保資料正確,出發前更會進行實地視察,邊行邊思考如何豐富行程和安排路線。

古蹟老店 各有故事

別以為4人是「吃飽飯沒事做」,原來各有正職,閒時還要兼顧私人生活,到底何來有時間運作「程尋香港」?「當你鍾情一樣事物,自然會充滿熱情,想盡辦法堅持下去!誰說80後一定缺乏毅力?最重要是看你如何取捨……」據達芬妮表示,他們是中學同學,那時佐治已是古蹟迷,當別的同學走去唱K、行街,他會帶朋友去大嶼山食齋!「就是這樣,讀書年代的我們,已參觀了很多古蹟,亦開始了解到它們背後的故事,發現一點也不沉悶!」讀理科出身的露絲打,自言對歷史的認識很皮毛,但在好奇心驅使下,很想多了解香港這個家:「香港是一個寶藏,有很多特色老店,年輕一輩或會嫌它們老套,但當你見識過這些店舖對品質的堅持和用心,很難不被感動,當中隱含的人情味更是大型連鎖店無法找到的!」

展現美好 喚起反思

近年,文化保育成為社會關注的議題,4位年輕人有感而發,趁此機會組織導賞團,希望為社會做點事。「程尋香港」這個名字,既有「情」尋香港的意思,也希望通過旅「程」,讓大家尋回香港美好的一面。佐治說:「香港有很多美好的事物,但是往往要等到消失一刻,人們才會一窩蜂去看其最後一眼,為何不早點留意它們的價值?無論是否法定古蹟都有值得我們欣賞的故事。」陳得補充:「很多人都不了解身邊事物的歷史,記得有次帶團遊尖沙咀,當提及北京道1號的前身是街市時,有年長團友驚訝的說:若不是導賞提醒,他幾乎忘記了……現今的香港,很多人都在思考如何把保育、活化和城市發展融合,我們的導賞團會引領團友思考新舊共存的可行方法,令參加者認識老香港之餘,可以正面地看待城市發展的重要性。」

後記

採訪當日,4位年輕人相約筆者到傳統茶室進行訪問,入到店內,老夥計叫了佐治一聲「溫生」,即醒目地開茶,一切只用一個眼神來交代。環顧四周,這邊飄來濃濃的茶香,那邊是老夥計跟熟客熱情打招呼,令人頓時回想起現今幾近絕迹的香港情味,筆者也因此明白他們為何會提議在這裏受訪。

溫佐治的心水遊點

油麻地上海街

「因工作關係,經常來回這條街,除可找到唐樓、廟宇等舊建築,還可發現很多老商號,包括賣秤、賣刀、賣香的專門店,至少有幾十年歷史。家中的日用品多在這裏購買,每次幫襯都會跟老闆、店員聊天,這是大型連鎖店不能找到的樂趣。」

大圍村(積存圍)

「其實『大圍』是『積存圍』的別稱,因面積大、人丁多而得名,該圍村建於明朝萬曆二年,歷史悠久。穿過圍門,可看到村民幾代同堂的溫馨場面,彷彿重見昔日沙田農村的面貌。」

上環文武廟

「始建於清道光廿七年(1847年),由華人自資興建,為昔日議事、祭祀、仲裁場所。20世紀初,港府頒布《文武廟條例》,把文武廟及其所屬廟產撥交華人主理之東華醫院管理。廟內有很多重要文物,包括光緒帝御賜之『神威普佑』牌匾。」

撰文:江樂韻 

部分攝影:梁偉德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網址:www.facebook.com/HideandseeKt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