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Cow經典變奏

讓人一見難忘的,皆可視作「經典」,像沒有耳朵的機械貓「多啦A夢」、鼻子會因一句謊言而伸長的小木偶、長有一頭卷曲金髮的小王子……當「經典」落入擅長借題發揮的創作人手上,往往可演化出有趣的化學作用,正如香港著名廣告導演張天行(David Cow)的最新個展「Such, as it is」,當中的畫作均是經典變奏,致敬之餘,亦為它們賦予新生命。

融入虛實觀念

贏過不少國際創意獎項的David Cow,藝術根柢深厚,除擅長製作影視作品外,也熱愛繪畫,更有多次舉辦畫展的經驗。不願被既定風格束縛的他,在最新個展中展出數十幅作品,無論取材和畫法都相當跳脫,希望為觀眾帶來新鮮感。

現正修讀佛學碩士課程的David,把佛教的虛實觀念滲入畫作之中,部分畫作的原型是幾乎無人不識的卡通角色,它們並非真實存在於世界,卻有着巨大影響力。David說:「我們對這些卡通人物已相當熟悉,當我更改了它們的外觀和內涵,觀眾一看便知曉,繼而會去思考這些改動的原因。正如作品《Doraemon》,那是一幅可上下倒轉觀看的畫,一面是正常模樣,倒轉來看,則可發現一個眼神詭異的『多啦A夢』,這是人們的心理慣性,只要有貌似眼睛的東西出現,即會自動連繫出一張完整的臉孔。這幅畫有兩種觀看方法,就像法寶多多的『多啦A夢』教會我們用不同的方法看世界。」

擅長色彩運用

除把經典角色融入畫作外,David又嘗試把一些經典畫作重新演繹,假如對現代經典名畫稍有研究,不難發現其作品「熟口熟面」—例如他用了畢加索(Pablo Picasso)的立體派畫法,把碎裂的畫面重組,令《Pinocchio》出現4張臉;又善用梵高(Vincent van Gogh)的點彩筆觸,勾勒出燈火璀璨的《Home》。此外,David更把藝術大師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的經典名作《最後的晚餐》重畫一次,先以耶穌為中心點,擴散出一個漩渦,再配合窗外的太空、日落、雲海等景色,不停前後移動觀眾的焦點,在平面中創作出立體空間。值得一提,在科技發達的年代,David堅持每張畫都是逐筆填上顏料,並透過獨特的色彩運用,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如善用對比色襯托,使顏色更鮮明突出,又利用這些鮮艷色彩表達出悲傷的訊息,呈現矛盾,引發反思。「其實使用繪圖軟件的話,很快便能畫完這些作品,但我想還原基本步,讓作品與人更『親近』。」

「Such, as it is」張天行個人畫展

展  期:即日至7月18日

地  點:奧畫廊(新蒲崗大有街35號義發大廈4樓)

開放時間:10:00am~7:00pm(星期一至五)、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敬請預約

查  詢:2234 9889

撰文:江樂韻

攝影:陳富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