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春拍預展塑質非凡

已故藝術巨匠賈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的雕塑作《指着某物的人》(Man Pointing)以接近11億港元成交,刷新紀錄之餘,也擦亮了一眾藏家的眼睛!

其實自20世紀藝術先驅Marcel Duchamp(1887~1968)提倡以「現成物」創作,雕塑的界限被拓闊了,令當代的創作不論是形式、技巧、物料抑或觀念,均呈現百花齊放之勢。將於月底舉行的佳士得2015春拍「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帶來超過30件來自中國、日本、韓國等亞洲地區的非凡雕塑,為大家打開傳統油畫以外,另一道藝術之門。

打破物料界限

作為一種造型藝術,雕塑的最大特徵是對三維空間的佔據,創作人主要透過「雕」(減除材料造型)及「塑」(疊加材料造型)的手段完成,並輔以模塑、鑄造等技術,提升表達自由度。自Marcel Duchamp提倡以「現成物」創作,雕塑的物料不再局限於石、木、金屬、陶瓷等材料,一切唾手可得的東西如玻璃、紙盒、車胎、布料等,均可透過焊接、合成等方法,融入創作之中。

像已故韓裔藝術大師白南準(1932~2006年)的「機器人」雕塑《66號公路》,可說是當代雕塑的代表作之一,由一輛真正的古董電單車結合電視機堆疊而成,形態獨特,揭示白南準如何看待自己的藝術家身份。

扭轉既定概念

在連結生活經驗之下,不同物料的質感,本身已帶有獨特的訊息——木材溫暖、銅鐵冰冷、布料輕巧、金屬厚重,打破大眾對每種物質的既定認知,成為了很多藝術家愛玩的把戲,以中國藝術家李真為例,擅長處理輕重對應的關係,其作品《飛行樂土》來自「天氣神遊系列」,以陰陽哲學貫穿創作主題,銅雕小童在輕如翎羽的浮雲上沉睡,「既重又輕」的視覺對比,令人印象深刻。

而韓國藝術家徐道濩,更加把「軟硬」概念發揮至極,其紀念碑式軟雕塑《門》,用上半透明的淡色絲綢製作,刺繡上的磚塊、瓦片、陶瓷裝飾等細節清晰可見,沉重又具歷史感的作品,忽然如失去重量般,懸吊在空中,與認知中的「門」,形成強烈對比!

呼應環境空間

此外,雕塑作為佔據空間的實體,少不免要與空間環境有所呼應,這亦成為不少雕塑家的創作命題。像中國藝術家展望,對中式園林的假山石情有獨鍾,有感天然奇石與現代化的城市格格不入,故打造出不銹鋼的假山石!佳士得亞洲當代藝術拍賣主管關尚鵬說:「藝術家把鋼片覆蓋在文人石外層,以錘反覆打成假石形態,再經打磨和焊接,造成閃爍光滑的假山石盆景,其反光的外層會隨着觀者的移動和環境的變化而改變,直接與空間呼應。」日本藝術家三宅一樹則以另一方法詮釋空間,利用銅雕打造一個練習瑜伽的女子,其動作、神情以及向上伸延的身體線條,讓人於頃刻間感受到空間的寧靜,也體現平衡美。

佳士得2015春季拍賣會「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預展日期:5月28日至30日

拍賣日期:5月30日至31日

地點:灣仔香港會議及展覽中心會議廳

網址:www.christies.com

撰文:江蔚賢

相片:由受訪機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