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諾貝爾醫學獎頒給長期從事研究對抗人類衰老和癌症的Elizabeth H. Blackburn、Carol W. Greider及Jack W. Szostak ,表彰3位科學家對人類健康長壽之道作了詮釋。原來,在令人類健康長壽的眾多因素中,心理健康佔50%,合理膳食佔25%,其他佔25%。這樣說,以後祝人「身心健康」,應該改為「心身健康」。
中國傳統養生術早已提倡「養身先養心」,心靜自然神定,否則進補、打坐、練功也是白費。心平氣和,粗茶淡飯,散散步,聊聊天,心中無怨憤、恐懼、憂慮,不論家庭、經濟、居住環境如何,每一天都過得開心,可見心境比甚麼都重要。
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身體條件跟西方國家存在很大差異,於是中國的保健、養生專家努力探索符合國人的健康長壽之道,結論與古法養生大同小異——就是保持心理平衡。不良情緒和惡劣心境容易令人生病甚至減壽。換言之,不管情況多不妙、環境多惡劣,只要保持樂觀,便留得青山在,可克服一切困難。
佛教勸導世人戒貪、嗔、癡,現代醫學認為是貪求、妒忌、憎恨、執着、憂慮、惶恐,可引發心腦血管、內分泌等致命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