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輕人都躊躇滿志想幹一番事業,但礙於條件所限而未能將「小宇宙」發揮到最大。莫非資金不足、欠缺空間,便注定無可作為?勇奪今屆「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最佳學生發明大專組金獎的學生團隊卻用行動告訴我們,只要動腦筋,凡事可成真──他們發明的電腦改卷評分程式不但實用,更有機會衝出香港、走向亞洲。大家且看看這群年輕人的創意有多澎湃!
為促進本地資訊科技的發展及發掘專才,政府和業界設立「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今年的「最佳學生發明獎」大專組,由設計「革新雲端電腦房──評分加速器」程式的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4人學生團隊奪金,成員包括就讀雲端系統及數據中心管理高級文憑的黃家樂、陳嘉穎、招秀卿及畢業生譚海杰。
4人是學校多媒體及互聯網科技系研究及發展統籌主任黃俊彥挑選的傑出學生,花了約1年時間發展具潛力的科技程式。他們自行設計「評分加速器」程式,有助縮短老師批閱功課及試卷的流程、加快評分速度。團隊成員之一的黃家樂笑言:「當初構思設計是基於切身需要。因為我們呈交考試卷和功課後,急切想知道成績,但老師遲遲未批改完……我們才發現原來改卷有很多累贅的翻閱、思考和登記分數的程序,所以想減輕老師的負擔。」
有了創作的構思,4人便開始架構一個複雜的雲端虛擬空間──「革新雲端電腦房」,程式建基於一組龐大的系統,包含大量的儲存空間、操作系統等,所有學生資料、試卷、功課會上載到這個空間。然後,再經「評分加速器」進行分類,例如以試卷每一條題目作分類,令老師能一次過批改所有學生同一條題目的答案,提高效率。除了電腦,老師亦可透過手機、平板電腦批改試卷或功課。
身為用家的黃俊彥老師表示:「程式會計算每個答案的相似度,根據答題模式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況。完成批改後,系統會將分數發送給學生,除了節省時間,還可根據程式分析得出的數據,按學生的長處、弱項來調節課程內容,對老師和學生均有裨益。」他解釋,該程式較適用於批改理科的電腦試卷及功課,若批改手寫答題,系統只能將題目分類,讓老師評分。目前已有機構接觸他們,希望把程式推出市面,有機會在亞洲多間學校使用。
研發程式的商業價值是學生們意料不及的,最令他們覺得獲益的,莫過是在研究過程中學到新知識及得到滿足感。開始這個計劃時,譚海杰仍在IVE就讀,後來雖然升讀港大計算機科學系,但仍繼續與師弟、師妹合力研發。而黃家樂亦表示,與老師和不同年級的同學交流,擴闊眼界。
他說:「每人編寫電腦程式的方式各異,要把各人負責的部分整合起來是最困難的,過程中,我們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亦開拓了對於編寫程式的不同意念。例如今次這個程式,亦可應用於整理問卷數據或信用卡資料,發展空間頗大。」他認為即使條件有限,只要願意動腦筋,編寫電腦程式可有很大的發揮空間,日後他會朝着這個方向繼續研究。
除了黃家樂的4人團隊於「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獲獎外,比賽銅獎得主亦是IVE的同學。其作品「智能書包」專為幼稚園和小學生而設,內置平板電腦,可核對裝載的課本及功課;加上全球定位系統,一旦子女發生意外,家長可立刻得知子女的位置,同樣具有發展潛力。
撰文:江樂韻
部分攝影:蔡浩文、張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