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攝影狂熱探索深空奧秘

上星期難得喺香港睇到月全食,吸引到唔少人「打月光」,更掀起一陣貼相熱潮。如果錯過咗都唔緊要,皆因天文攝影嘅種類有好多,例如銀河、星軌等,不過講到發燒級肯定要數深空天體攝影(Deep Sky Object),今次一於請香港天文學會嘅攝影達人Schindler Leung,教大家一路拍攝一路探索「深空」奧秘。

4月影夏季星系

近年愈來愈多人影深空天體,事關呢類題材用肉眼根本睇唔到,需要透過長時間曝光和後製相片,故作品既富挑戰性又有成功感。Schindler表示:「其實深空天體一年四季都影到,分別在於拍攝嘅星體不同,好似4月深夜時分能夠影到夏季星系如獅子座、處女座等。而星體每日嘅位置會推前4分鐘,換言之想第二天在同一位置拍攝同一星體,就要早4分鐘啦!初學者較適合拍攝夏季星系有M8~M20星雲,事關其面積夠大又夠Colorful,唔使超遠攝鏡頭都影到。」

避免光害影響

比起其他天文攝影題材,深空天體對環境有一定要求,最好在全黑下拍攝,Schindler解釋:「相比台灣等地,香港的光害都幾嚴重,不僅大廈和街燈的燈光,連手機、電筒一點點光都會影響到作品,所以喺香港影深空天體可揀嘅地方唔多,主要集中在西貢一帶,例如北潭涌、東壩、天文公園等,但唔代表向住海就一定冇光害,有時船隻的燈光都會破壞作品。」他建議相機要拆除低通濾鏡,並加入防光害濾鏡以減低影響。

赤道儀向北極星

準備好相機之後,其實仲有好多輔助裝備如赤道儀、導星鏡等,加加埋埋重量超過25kg,而安裝過程大約需時20分鐘。「拍攝前必須將赤道儀的水平位置和平衡校準,再利用裏面的極軸望遠鏡對準北極星,透過控制器的GoTo功能可自動搜尋想拍攝的星體,如果事前校正唔準,影出來就有機會出現『拖線』。」

疊相原理合成

其實深空天體作品是利用疊相原理製作,Schindler道:「發燒友大多會用上間隔拍攝,每次曝光數分鐘,視乎環境、星體的光暗而定,總曝光時間最理想為2至3個鐘,有人甚至會用幾晚時間去曝同一個星體,總而言之就係『多多益善』啦。」之後再透過《DeepSkyStacker》軟件將多張相片合併而成,並過濾畫面上的雜訊,再以《Photoshop》或《Lightroom》執相,主要調校局部光暗及強化對比度,令主體更突出。

「追星」器材一覽

香港沒有專賣深空天體拍攝器材的專門店,故Schindler推介大家到網站如Tan14.com或Grandeye.com.hk搜購。

赤道儀

主要用作抵銷地球自轉,並可隨着天體轉動,入門型號由$6,000起,圖中Schindler用的進階型號約售$18,000。

控制器

隨赤道儀附有的控制器內置星圖軟件,當中GoTo功能只要輸入星體名稱,便能自動搜尋星體。

導星鏡

用作觀測拍攝方向的天體,一旦導星偏離正確位置即可糾正,可配合天文用CCD將導星鏡的影像轉為數碼訊號,兩者售價約$3,000起。

其他天文攝影

天文攝影博大精深,除了進階的深空天體拍攝,還有銀河、星軌、月食等種類,由於對攝影器材和環境要求冇咁高,對有興趣接觸天文攝影的新手,是不錯的拍攝體驗。

銀河

以魚眼鏡再配合追星儀拍攝,曝光時間為80秒×11張,然後利用軟件合成,能夠表現出顯眼的銀河,攝於大嶼山水口。

星軌

攝於船灣淡水湖的星軌作品,只需使用一般腳架,利用間隔拍攝功能即可,每張曝光時間約40秒,透過軟件合成便能將星星拉出長長軌迹。

月食

使用1,000mm超長焦距和3.2秒慢快門拍攝,配合赤道儀抵銷地球自轉,便能夠拍攝清晰仔細的月全食,這作品上星期攝於粉嶺。

Schindler's Profile

擁有十多年天文攝影經驗,現為香港天文學會培訓部部長,曾多次於香港太空館演講,亦為Canon Institute of Creative Imaging之攝影班導師。

網址:http://takephoto.info

撰文:黎子豪

攝影:莫文俊(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模特兒:Melody(Z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