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望四方:美食車的街頭食話

財政預算案提到引入美食車,馬上成為城中的熱門話題。美食車不算是高檔食物的代表,Food Truck應該稱為「流動餐車」更恰當,並非所有餐車售賣的都是特色「美食」。記得在華盛頓白宮門前的空地,行到又凍又餓時,周圍一個食肆商舖都不見,只有一輛售賣熱狗咖啡的餐車,食物味道雖然不敢恭維,倒是有種雪中送炭的感覺。在國外,流動餐車只是街頭流動小販的一種,由於餐車的數量較多,花樣也就愈玩愈多,有些餐車主打特色食物,加上精心打扮的外觀,用社交媒體做推廣,和星級餐廳一樣有不少忠實擁躉。香港也有美食車,主要是售賣雪糕,亦有與美食車一樣代表的街頭美食文化,車仔麵、小食檔、露天大牌檔都是標誌性的香港街頭美食,但是因為香港街道狹窄,加上現代人對衞生要求高,申請牌照有限制,流動攤販也就愈見愈少。

參考其他國家經驗,美食車可以做到更好的衞生條件,流動性又能彌補固定食肆的不足。對於遊客來說,售賣一些有香港特色的街頭小食,更有香港傳統味道。在星光大道、中環海濱以及未來的西九文化中心、啟德體育園區這些寬闊的地方定時定點停泊,由政府提供露天座位供市民遊客休憩,在完善發牌和監管制度下,給有志創業的年輕人發揮更多的創意空間,香港美食車大有可為。

Profile:姚思榮,立法會旅遊界功能界別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