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演繹最佳證人

在電影、電視劇中的法庭場面,控辯雙方律師,振振有詞盤問證人,教人看得肉緊……若這一幕幕戲碼搬到現實由學生主演,情況又如何?在剛過去的2014年底,聖保祿學校全女班隊伍代表香港首次赴美參加模擬法庭比賽,在8次「上庭」較量中取得3次勝利。雖然她們最終未能奪獎,但飾演原告的陳心悅同學卻打動一眾評判成為「最佳證人」,成績可謂驕人。

首次出賽 成績可喜

模擬法庭比賽在美國相當流行,參賽隊伍要按指定案情,分別扮演律師、疑犯及證人,在庭上以全英語進行控辯,最後由評審團選出優勝隊伍。類似比賽在本港亦有舉行,但說到向國際,還是第一次。教育機構ARCH Education每年定期舉行學界模擬法庭比賽,今次代表香港出賽的聖保祿學校團隊,因在該機構的比賽中表現出色,繼而轉戰美國。

是次美國賽事,吸引來自5個國家共28支隊伍參賽,強勁對手包括北美高中隊、加州的Santa Susana High School等,港隊壓力頗大。她們由準備到出賽只有6個星期,預備時間倉促加上以全英語答辯,訓練異常艱苦,更自覺處於下風。

幸好,她們每次出戰都做足準備,熟記各種規則及證詞,加上臨場沉着應戰,最終在8次較量中取得3次勝利。陳心悅同學更憑出色的個人表現,在144名證人中突圍,成為12位「最佳證人」之一。

抓住重點 細心塑造

今次比賽的案情是一個寡婦控告潛水公司因疏忽導致其丈夫死亡。每個代表隊須分為控方及辯方,輪流與其他隊伍對壘;而陳所飾演的正是那位寡婦。她表示:「一開始時,每個同學都可自行選擇角色,我喜歡演戲,所以決定做證人。在原告、被困潛水隊員及游泳專家3個角色中,我選擇當原告,因為這角色富戲劇性,發揮空間較大,能挑戰自己。」

雖然陳心悅是學校辯論隊成員,答辯經驗豐富,但她發現做證人與辯論截然不同!「辯論靠口才和邏輯的運用,但證人要全情投入角色,既要熟悉案情,還要對角色背景有深入的了解。面對律師盤問時,對答要自然,不可答錯,否則會變成『作出虛假陳述』。」

演活證人有何秘訣?她認為角色塑造最重要。「我花了很多時間去構建角色,尤其是情緒。由於其夫剛去世,必定很傷心,對被告不滿,因此我在作證時常會情緒失控而哭泣。即使一時哭不出來,就令聲音顯得顫抖及沙啞,聽起來像在哭,以求讓評審團對角色產生同情。」

靈活應變 化危為機

審判過程以英語進行,香港學生沒有「着數」,但陳心悅卻順水推舟,將劣勢變優勢!她坦言:「當聽不明白律師的提問時,我便會哭着說:『不明白你說甚麼,我已經很傷心了,為甚麼你還要這樣質問我……』將角色情緒波動時的回答,變成為演繹的一部分。」而她在不必作證時,仍要交足戲,整整兩個多小時,舉手投足都時刻保持警覺。例如,走路時要沒精打采,顯得憂傷;答辯後坐到觀眾席,會一邊摸着戒指,一邊流露出哀傷,令角色變得更立體。她相信正是這些細節為自己加了分。

今次團隊的導師Mr. Aly亦認為,陳心悅預備比賽時下了很大的苦功。「她參考了很多出色演員的演出,細心觀察證人在庭上情緒崩潰痛哭的演繹,作證時更參考了一些電影的精彩對白。」原來陳心悅愛看歐美電影和劇集,那些演員不但演技逼真,更能打動觀眾;她不諱言,沒想過看電影、電視竟對比賽有幫助,期望明年再參與類似比賽,繼續挑戰自我。

撰文︰蔡素文

部分攝影︰莫文俊

部分相片︰由受訪機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