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裝統領Danny Chow 潮流先知

很多不知就裏的人經常都會對不同行業有所誤解,而時裝買手(Fashion Buyer)應該就是一個上佳例子,大部分人對Buyer的認知都是「可以名正言順着靚衫」、「出Trip可以出足1個月」和「睇騷坐Front Row跟Designer合照」僅此而已,但當中的辛酸史又有誰知?今回就邀請時裝名所JOYCE負責統領男裝的Danny Chow來趟「Fashion傾」,讓大家可以更了解何為Fashion Buyer!

家族遺傳審美眼光

最多人好奇想知道的,應該是怎樣才可入行做時裝買手,而Danny的個案多少都算是「家族遺傳」。「最初入行是受到家人影響,他們有從事時裝和廣告等行業,審美眼光有自己一套。我自己並不是讀時裝出身,是讀Computer Science,大約10年前我一位親戚於JOYCE做Buyer,當時公司還未有Merchandise Team,我入行時只是做售貨員,做了兩三年後,因為人事部知道我對Buyer工作有興趣,之後就正式加入Merchandise Team,由Merchandise Assistant開始到今日成為Merchandise Manager。」

入貨如賭博

能夠順利入行只是個開始,能夠執掌店舖入貨帥印,勤力以外還必需要靠「對眼」。「因為每次出Trip為公司買貨,都必須要估計當中所見的設計元素、剪裁或款式等等,能否於未來6個月的潮流當中出現,當中可謂存在着賭博成分,而能否成為一位稱職的Buyer便取決於自己的眼光,能否從中篩選出好的設計。」作為時裝買手,每季店舖的業績就算不是甚麼經濟寒暑表,至少都一定是Buyer個人「成績表」吧!「因為我們入貨決定會直接影響公司往後其他重要決定,而店舖業績亦反映了我們所做的決定。記得當韓國潮流還未興起時,我為公司引入韓國時裝品牌Juun.J,當時市場的反應超出預期,直至現在品牌還非常受歡迎。」但Danny同時表示很多的牌子是睇Show時覺得好靚,但到Showroom後接觸到實物又是另一回事,難免有失望的感覺,而這個情況也經常出現。

對數字多於時裝

如果將買手工作比喻為賭博的話,相信初入行應該不可能「埋枱睇牌」。「剛剛加入Merchandise Team,主要都是做一些較細微的工作,還記得第一次以Assistant身份跟Buyer去Fashion Week買貨,去到Showroom見到很多品牌很多貨時的興奮感覺。而近年我主要做決策上的工作,例如給予下屬一些入貨意見,專注於Direction方面。」那麼整個入貨流程其實又是怎樣?是否如大部分人認為只是「睇Show、剔貨?」「當然不是啦,作為一個Buyer其實有很多前期工作要做,而且要處理很多和數字相關的文件工作,對數字的時間絕對比對衣服更多。收到邀請睇完Show後,就要到Showroom揀衫,要根據舖頭生意數據再加上自己對眼去作決定,於現場立刻打出一張入貨單,接着便要返酒店通宵工作,因為當時已經無衫手,要做張單就只能靠之前所記下的資料。外人以為我們經常出入靚餐廳,但其實很多時連吃一頓好少少的晚飯都無機會。」

走訪三地40場騷

每年都走訪各大時裝周,當然要請Danny為讀者們逐一點評。「我主要飛倫敦、米蘭及巴黎三地睇Show,每次出埠都差不多1個月,大約會看30至40場Show,將會入貨及有潛質的品牌都會在名單之上。個人而言我比較喜歡巴黎、倫敦和比利時的時裝風格,始終創意性及前瞻性較強,時裝設計很多時着重意念多於實際穿着需要。」縱橫時裝行業過十年,閱衫無數點都會有一個半個愛牌愛將吧?「喜歡Raf Simons超過十年,因為他是讀建築出身,所以他的設計很多時都像建築物一樣,剪裁與建構性很強,而近年他的設計亦隨着年紀有所轉變,但依然保持前衞的時裝觸覺,所以到現在他還是我最欣賞的時裝設計師。」

1 on 1專訪

Q:每年需要走訪多少個Fashion Week?

A:1年大約8個左右,除了正式的春夏及秋冬季度外,有時早春或早秋的也要去睇,主要都是巴黎、米蘭及倫敦,再加上東京,近幾年還要飛首爾。

Q:每次到外地買貨又出席Fashion Week,大家是否都會「盛裝」上陣?

A:的而且確很多香港和中國的Fashion Editor、Buyer的衣着打扮,比起其他亞洲同業如日本及韓國都要高調,由內到外都是一副熱愛時裝的模樣。相對日本時裝業界人士衣着則會較為內斂,可能是日本時裝設計本身都是着重細節有關。

Q:出席Fashion Week多年,有何裝扮心得或貼士?

A:我會在出發前襯好每日所需的衣着,按照Fashion Show Schedule去揀選服飾,例如當日要出席某品牌Fashion Show,而自己又擁有該品牌的Iconic Item,便會預先配襯好造型;雖然早有預備,但因為每次要逗留頗長時間,所以每次的行李都會Overload。

撰文:賴文曦

攝影:莫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