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沙灘玩,唔係衝浪就係游水,其實除咗動態活動,沙灘也有靜態一面,例如沙中的貝殼便是自然瑰寶,不但種類繁多花紋漂亮,香港還是一個欣賞貝殼的理想地,粗略估計有多達80種。我們不但可從貝殼了解到海洋生態,透過各式小勞作還可把它記錄下來。仲以為貝殼只係螺蚌蛤蚵?一於請專家帶各位漫步沙灘細賞貝殼啦!
貝類本是活的軟體動物,但我們在沙灘上所拾得的貝殼,裏面的「屋主」已走了,經過海水沖擦及日光漂白,令貝殼裏外變得乾淨,加上顏色、花紋及形狀各異,甚具欣賞價值。貝殼專家暨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駐館博士張瑪珊(Michelle)稱︰「貝類多棲息於珊瑚區附近,那裏提供食物及狹縫讓牠們生長,配以保護色隱藏自己,故顏色甚為鮮艷。」她續稱,香港的賞貝勝地甚多,例如西貢橋咀洲、半月灣及港島的淺水灣等,若想找一些完整及少見的品種,則可到較冷門的東平洲等沙灘尋寶。
沙灘上的貝類大多自生自滅,全靠牠們以分泌物將岩石及沙粒結合起來,才能造成一道防線抵禦海浪衝擊。Michelle指,要欣賞這班「無名英雄」,潮退時最為理想,皆因這時於海邊都能找到深水區的貝類;至於何時潮退,則可於出發前上天文台網頁(www.hko.gov.hk/tide/ctide_main.htm)瀏覽。品種方面,根據《香港自然學家》季刊資料,目前香港最少有80種貝類,當中以螺科及蛤科最為常見,前者不論大小都呈漩渦形或筒狀,後者則兩片合在一起,有的僅半吋大,有的薄如紙,顏色多變。
顏色鮮艷、外形完整及無瑕疵的貝殼最具觀賞價值,但即使有所缺陷,原來也有欣賞之處。「貝殼表面的暈紋,像樹幹的年輪一樣,可看出其一生。例如夏天生長得快些,暈紋範圍會較大較淺色,反之冬天生長得慢,暈紋就會變得又深又窄。另外,若貝殼整體顏色較淡,代表它被風化了一段時間。」Michelle補充,無論貝殼是生是死,都不應執回家收藏,除了因為香港的海岸公園不能帶走任何貝殼外,貝殼還是寄居蟹的家,她說︰「寄居蟹在生長過程中,體形會不斷變大,所以要不停換新殼,倘若找不到合適新居,便可能會死掉。」
那有何方法把貝殼留為紀念呢?Michelle指,除了影相外,還可透過小勞作。「坊間的輕黏土便宜又快亁,只要將貝殼按壓在黏土上,便能把花紋保存下來,之後我們可透過竹籤加入花紋,完成後就可當作紙鎮或首飾佩戴。」嫌輕黏土要後期加工的話,出發前也可帶備紙張或木顏色筆,把貝殼壓在紙下再用筆掃出花紋。若想效果更好,事前記得為貝殼反覆沖水及清除表層殼皮,紋路便更加清晰易見!
保育專家建議公眾不要亂執貝殼,但世界各地的收藏家,依然可透過網絡或市場蒐集珍貴標本。如香港貝殼收藏家Donald的藏品便有逾500多件,30年來共花費超過6位數字投資,他表示:「貝殼的價值取決於供求,保育問題加上環境污染,靚的貝殼現時愈來愈難搵,因此價格愈趨昂貴,部分售價可高達10萬美元,成為不少收藏家的心頭好。」他指出,收藏時要避開光線直射,以免殼面被漂白或褪色;另外最好購買具出世紙的標本,以提升收藏價值。「有些貝殼洗淨後會變得粗糙,可用棉花沾嬰兒油擦拭貝殼表面,保持色澤及亮度。」
想欣賞貝殼之美,除了到沙灘,今明兩天也可到黃金海岸商場的貝殼展,場內展出由本地收藏家提供的逾千件珍品,重點推介包括古時用作錢幣及交易的黃金寶螺、全香港少於5隻的筆螺科貝殼、極罕有的粉紅鳥尾蛤科貝殼及全球罕有的特別色系鶯蛤科貝殼等。
日期︰8月30~31日(今、明兩天)
時間︰12:00nn~10:00pm
地點︰屯門黃金海岸商場一樓
查詢電話︰2452 6566
撰文︰陳志滔
攝影︰謝孝祥、陳富權
模特兒:Cheryl Huang(Reborn Prod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