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の靈魂味力拆解

拉麵是日本當地最具代表性的傳統麵食,地位超然,就連香港這個美食天堂也趨之若鶩,凡有拉麵過江龍,勢必成為人龍店。到底日本拉麵有何過人之處?小記就由湯底、麵條、配料入手,解構這款看似簡單、平凡的麵食「味」力所在。

味力一:湯底:鮮香是精髓

日本拉麵與許多麵食一樣,湯底絕對是整碗麵食的靈魂精髓所在。據說日本人未開始食麵時,先必飲啖湯,湯頭滋味已決定了拉麵的優劣。在日本,湯底的味道與熬製方法會根據不同地區而異,但主要材料都以木魚、小魚乾、昆布為基本,然後加入不同配料熬製而成,因而出現北海道、東北、關東、九州、本州等湯底風味稍有不同的地方拉麵。

以本州為例,最有名的是以日本醬油、雞肉和蔬菜熬製的醬油味湯底。至於香港人最Like的豬骨湯,據說最早來自日本九州,是用豬骨長時間熬成奶白色的湯做成,又甜又鮮。至於北面如北海道的鹽味湯底,湯汁清澈只用木魚水浸煮然後用鹽調味,藉以突出其他配料及麵條的味道。還有味噌湯底,一般以雞肉熬成湯以味噌調味而成,味道鹹鮮。

味力二:麵條:講究粗幼度

湯底雖然是靈魂,但麵條始終是主角,當然不會做得馬虎。一般情況下,麵條會因應湯底而變化,濃香稠密的湯頭會伴以粗身一點的麵條,清新不膩的則多以幼身拉麵為主。

至於麵條的原材料,多是用麵粉、水、鹽及鹼水(或以雞蛋取代)混合而成,再搓成拉麵麵糰。據每日都會新鮮製麵的長浜No.1拉麵第二代傳人種村師傅表示,拉麵的水含量會影響麵條的柔軟程度,含水量愈高麵條則愈柔軟,也較容易在熱湯中保持質感,不易變腍。含水量低的麵條雖然比較煙韌富嚼勁,但也較易浸至軟爛。

麵條的粗幼、含水量及分量多少,通常都會成為拉麵店自家風味,拉麵師傅會視乎湯底、配料及做麵配方,做出最適合的麵條質感。

放湯的,麵條會粗一點及呈捲曲狀,以便掛湯;作沾麵或冷麵的,麵身則較幼及呈直身狀。

味力三:配料:秘製配料添層次

配料方面,隨着物質愈來愈豐盛,配料的選材及變化也愈來愈講究。據說最早的日本拉麵只有海苔、豆芽菜、筍絲、葱絲及雞蛋,後來演變成會加入招牌豚肉、燉肉、大蝦、粟米、薯絲、日本魚片等獨特口味。較為新派的拉麵店,甚至會加入創新食材,像是芝士、肉醬等。配料當中最為講究的,非豚肉莫屬。主打日本拉麵的八千代麵坊主廚文師傅表示,拉麵的叉燒要選用梅頭肉最滑溜部分來炮製,貪其肥瘦適中且肥膏不多,肉質軟滑。至於燜煮用的調味汁料,則以九州醬油、酒、味醂等調校而成,配合控制得宜的火候,叉燒做得入味兼肉質不會太鬆散。

撰文:褚愛琪 

部分攝影:梁偉德

查詢電話:(a)神虎拉麵 2808 0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