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感覺比較嚴肅,畫面亦較沉悶,然而,早前在「第7屆香港流動影片製作比賽」獲得最佳紀錄片金獎的《官塘觀塘》,卻令人喜出望外。得獎者是香港藝術學院應用及媒體藝術系畢業生曾志雄,他走訪觀塘老街坊及關注觀塘重建人士,並拍攝觀塘重建前的面貌,濃縮在10分鐘的影片中,探討其過去、現在與未來。
去年畢業於香港藝術學院應用及媒體藝術兼讀學位課程的曾志雄,在學期間已不斷創作,但為何會愛上拍紀錄片?一切源於他認識了創作人賴恩慈。與之相處、交談及合作,曾志雄發現自己喜歡拍片,更愛拍攝與本土及社會議題相關的作品。
得獎紀錄片《官塘觀塘》,其實是他首次製作的紀錄片,是其流動藝術裝置《剩觀其變》的一部分,更是他的大學畢業習作,於他而言,得獎是一個意外的Bonus。而他之所以選擇觀塘作為主題,是因為自小與這區結緣。家住將軍澳的他,父母均在觀塘工作,他小時候常在此區出沒;大專在觀塘唸,第一份全職工作也在觀塘上班。碰巧他創作畢業習作時,觀塘開始清拆,於是希望為它拍下重建前的模樣,以作記錄。
他說:「最初沒有想過參加比賽,後來發現比賽有流動的元素,而『流動』對我有另一種意義。因為我的流動還包括了《剩觀其變》這個流動藝術裝置,所以,在影片製作比賽截止報名前一天,趕上了『尾班車』。」
由資料搜集、場地發掘、與街坊訪談、拍攝、推着自製小販車分享片段,曾志雄走遍了觀塘、大角咀、深水埗及旺角等受市區重建影響之地。片中的訪問對象,如碩果僅存的書信匠(職業代筆寫信人)、偉利模型店的東主、「遺照」攝影師、「活在觀塘」的朋友及區議員等,他們各抒己見,對觀塘充滿感情,都令曾志雄印象深刻。
完成上述「全過程」,曾志雄大約走了100公里路,他自言很值得,事關很多街坊都喜歡他的作品,更有深水埗街坊着他拍攝一條該區的紀錄片!
由於參賽志在參與,曾志雄沒想過要見評審,因此他極之緊張,自覺表現欠佳,影片製作技術很「土炮」,頓失信心。豈料,評審對片中幾個部分頗為欣賞——包括片名《官塘觀塘》;他和攝影師朋友拿着相機,在港鐵牛頭角站至觀塘站一段,來回7、8次拍成的片頭;影片末段與街坊大合照等。這些都是他得獎後才知道的。
不少人認為《官塘觀塘》很有趣,但有趣背後,要解決重重難題。他坦言,由籌備至完成約需時半年,期間觀塘的變化很大,清場速度很快,所以要在工人搭棚前拍好建築物的部分,與時間鬥快。而今次獲獎,除了是對個人能力的肯定,曾志雄更希望能藉此喚起大眾對不同地區重建的關注,他亦希望將來能拍攝不同的紀錄片,引發更多人關心本土議題。
好片欣賞:大家若想欣賞今屆香港流動影片製作比賽的作品,可到www.mobilefilm.hk觀看。
撰文:何詩敏
部分攝影:謝孝祥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