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有報道指出,「90後」打工仔有不少負面情緒。其實,不論任何年齡,打工仔難免會擔心被裁員、被針對、苦無上位機會等。但商業社會汰弱留強,職場每天都充滿挑戰,而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與其自怨自艾,何不集中精神把工作做好?今次請來青年就業服務專家,為大家拆解幾種常見的負面情緒,教你見招拆招。
有人覺得「90後」打工仔不肯吃苦,嫌工作太多;而「90後」打工仔則覺得上司工作分配不公平,認為自己有能力就要蝕底,導致心存怨氣,無心工作。
香港青年協會督導主任鄧良順表示:「年輕人自覺付出了很多,認為上司不理解自己,便傾向以負面想法看狀況,情緒只會更加不穩定。其實,不妨換個角度思考,例如公司之所以對你委以重任,而你又有能力把事情辦好,是公司對你的器重。」
至於在公司立場,擁有得力助手,員工具責任感及值得信任,是一件好事。但讓員工有機會發揮所長之餘,在適當情況下,公司亦要給予獎勵或鼓勵,可令員工感到安慰,增強對公司的歸屬感。他強調,即使是口頭讚賞,亦有很大的正面作用。
工作經常會遇到不同的挑戰,有時是解決實際的難題,有時是要為上司提供創意Ideas;但年輕人面對上述問題時,總會表現得很擔心、很害怕,缺乏自信,無法完成工作,影響上司對其印象及評價。
鄧良順指出:「創意不可由零爆出來,年輕人經驗較少,就要靠多觀察事物,尤其是多留意外面的世界,眼光不要只放在本地。」他認為,終身學習是永恒的真理。有名人曾說過:一件舊事物只要經過加、減、乘、除、扭曲、轉變等,加入新元素,就是創意。關鍵在於別人對創意的接納程度。懂得吸收外國經驗,將可取的元素本土化,或融入本土文化,將是一個不錯的新意念。
不少「90後」覺得,公司前輩還有很長時間才退休,年輕人苦無上位機會,一直抱持「騎牛搵馬」心態,對公司歸屬感低。
鄧良順表示,上世紀80年代因中英談判,導致專業人士大量流失,造就不少上位機會。但現時管理層相對穩定,除非提早退休或離職,否則晉升空缺不會大增。加上同輩競爭激烈,年輕人或會覺得拚搏無望,於是交「行貨」。但從另一個角度看:若人人都交「行貨」,你卻肯學肯捱,說不定較易被垂青。
他亦建議公司主管,把職銜再分細。以零售業為例,新入職者可由初級售業員,逐漸晉升為售業員、助理店長、店長,甚至經理等;每升一級,薪酬作輕微調整。各級的基本職務相近,但職銜不同,不失為「上位」的途徑。
近年,很多公司縮減開支,加上最低工資令員工薪酬成本上升,增加了經營的不穩定因素。反正公司都不穩定,「90後」員工亦不想投入得太多。
鄧良順坦言:「員工自覺工作未必做得長久,公司又擔心留不住員工,不敢投放太多資源培訓新人,如此惡性循環,對雙方都無好處。」其實大多數公司都不希望人才流失,因此,若員工有良好表現,便會想辦法,例如加薪來留住人才。若員工能將目標放長遠一些,配合公司的發展,肯定個人的工作意義,有助提升工作的投入感。
撰文:黎雅麗
攝影:胡振文(大相)、黎雅麗(訪問)
鳴謝:香港青年協會督導主任鄧良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