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富邨,被外間譽為「平民豪宅」,而且人傑地靈,更「出產」過唔少名人,如前律政司司長黃仁龍、藝人阮小儀等都住過,之不過早前《施政報告》落實重建計劃,昔日的光景未來可能只存在於相片與回憶。為此特別邀請了現居華富邨的專業攝影師Percy Chan及「銀河小王子」Will Cho分享這裏的點滴,並藉着鏡頭為這個擁有47年歷史的老屋邨留下集體回憶。
在華富邨已居住了30個年頭的專業攝影師Percy Chan,以前曾經住過九龍城寨和秀茂坪,但由於以往攝影尚未流行,故十分遺憾未有為之前住過的地方拍攝。Percy表示:「自己唔係因為華富邨面臨重建先至特登去影相,其實早在落實加建甲級保安之前,就特地走過一次,因為加咗保安後好多地方都去唔到,有啲角度甚至影唔到。」雖然Percy唔係最早入住華富邨的居民,但都有不少趣聞分享,他憶述:「以前的華富邨好繁華,有大大公司、國貨公司及華富閣戲院等,而且屋邨入口有百貨公司係絕無僅有。不過最令我深刻和難忘是約10年前左右,已結業的華富閣戲院改建成香江大舞台,裏面的表演係專做人妖真人Show,吸引咗唔少內地旅客一車又一車入嚟睇Show,不過經營咗好短時間就執咗笠。」至於提到華富邨有咩必拍景點,Percy就推介了幾個地方:「瀑布灣附近的多尊佛像係必拍景點,其實呢度嘅神像係以往的居民搬遷時所棄置,久而久之個個跟住擺低就變得愈來愈多。另一個景點係華翠樓旁邊的圓形欄杆位置,平時係街坊用嚟曬衫的地方,不過由下而上影會有另一番景象;雖然好多地方都影得到華富邨全貌,但我覺得係由香港仔往南丫島嗰程渡輪,經過華富邨時的全貌係最靚。」
影銀河影到出晒名的「銀河小王子」Will Cho都係華富人,屈指一算住咗14年,其實Will接觸攝影開始都一直有在華富邨拍攝,不過以前影相只係為了構圖和獨特建築,「我記得華富邨過往有好多舊式士多及商店,依家都變晒做連鎖店,但係部分店舖例如冰室、理髮店都得以保留,可惜好多舊住戶搬走或者離世,令街坊之間的交流愈來愈少,依家的華富邨唔再係我以前認識的華富邨。」縱使華富邨有「平民豪宅」的稱號,但Will Cho笑言並唔係大家想像中咁太平:「仲記得啱啱入嚟時,見到屋企樓下有人『劈友』,好似拍戲咁成班人一落貨Van就斬人,之後就有警車趕到,經過呢次之後就冇同類嘅事件發生,依家諗番起都幾得人驚。」眾所周知影星星起家的Will「主場」係大東山,不過住喺華富邨嘅佢都已經係「地膽」,並藉此呼籲:「希望網友可以提供一啲華富邨的舊相,
再搵返相中人去同一個地方再影,對比一下以前同而家的變化。」其實華富邨都有唔少拍攝材料畀大家盡情影相,Will補充:「華富邨的雙塔式設計,最特別係中間有個天井,由下面低拍會影到獨特的構圖;另外就係瀑布灣,因為全港只有華富邨附近會有條天然瀑布,
雖然瀑布唔係喺邨內,但唔知重建時會唔會保留,而且瀑布灣望過去南丫島方向,都係一個唔錯的星攝地點。」
華富邨有不少鬧鬼和UFO的傳聞,雲海指:「有傳華富邨的位置前身係日治時期的亂葬崗,所以當初屋邨落成,空置率相當高,而且有人住過話曾經撞鬼,因此流傳了不少鬼古,其中一個故事是四個人八隻手在打麻將,但洗牌時竟然有第九隻手,邨民都指係鬼手;另一個故事是有居民打開門,見到成條走廊都係一舊舊黑色嘢,估計係鬼魂作祟。」除了靈異故事,亦曾經傳出有外星人拜訪,雲海續稱:「大約80年代初期嘅某日早上,曾有圓形物體以超低飛在華富邨上空掠過,其實好多人目擊到,不過當時攝影風氣唔盛行,冇物證去證實,加上好多目擊者唔知咩係UFO,所以被解說為『觀音坐蓮』,以為係觀音顯靈。之不過,兩年前英國解封的UFO檔案,就有記載香港殖民地時期,華富邨對開海域有英軍曾經在戰艦上見到UFO,因此有關事件記錄在英軍的檔案,可惜冇更詳細的資料。」
說到華富邨的起源,就要由公共屋邨說起,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副執行總監黃競聰表示:「1953年轟動一時的石硤尾大火,令多達5萬名災民無家可歸,當時的香港政府為了安頓好災民,特別在火災的原址興建了多幢7層高的徙置大廈,而樓宇結構是參考荷李活道的警察宿舍,不過徙置區的居住環境並唔理想,政府為了改善市民的生活環境,開始興建有獨立浴室和廚房的公共屋邨。1963年,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宣布興建華富邨,屬於早期公共屋邨的華富邨就於1967年落成,是首個以小社區概念形式的屋邨,有街市、學校等設施自給自足,而樓宇的雙塔式設計由高低兩塔相連,令更多住戶可以面向海景,因而有『平民豪宅』的美譽。」
計劃重建的華富邨當然要作「參觀」最後衝刺,其實香港仲有好多舊屋邨的獨特建築值得一睇,就好似明華大廈、勵德邨、大興邨等。此外,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CACHe)更不時舉辦沙田公共屋邨導賞團,主要以瀝源邨及禾輋邨為考察路線,讓公眾對公共屋邨有更深的認識。
於1975年入伙的瀝源邨,大廈採用舊長形設計,各大廈的字首分別為榮、華、富、貴、福、祿、壽,而且以「以人為本」及「自給自足」的屋邨概念,具有各式休憩設施及商舖,是沙田首個公共屋邨。70年代由王書麒及路家敏主演的《小時候》就是在瀝源邨取景。
1977年入伙,與瀝源邨只是一路之隔,根據沙田的地形而建,擁有多元化的屋邨設計,集雙工字形、單工字形、雙塔式、舊長形及新十字形於一身,為沙田區第二個落成的公共屋邨。
同樣屬於老牌公共屋邨,於1975年落成,多幢樓宇的圓筒形建築跟華富邨的雙塔式相似,中空的設計讓居民有互相監察的作用,解決以往沒有保安的問題。
在1962年落成,由司徒惠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各幢樓宇配合地勢倚山而建,長形設計為中央走廊式,特點是着重採光和通風效果,結構人性化之餘,亦提供了公共空間予居民加深鄰里關係。
CACHe 查詢電話:2291 0238
撰文:黎子豪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