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藝達人吳耿禎 心聲剪示

節日氛圍,除了帶旺消費,也讓一些久違了甚或被遺忘了的傳統,重新進入大眾的視野範圍。像剪紙這傳統工藝,平時不算常見,但一到新春,總有機會接觸,甚至成為商場布置的主角!

說來神奇,一張紙一把剪刀竟可「幻變」出千奇百怪的畫面,難怪古往今來,醉心剪紙的創作人不計其數,令它能一直薪火相傳。台灣新銳藝術家吳耿禎也被這傳統工藝盛載的情感迷倒,千里迢迢走到陝北體驗其文化底蘊,並從當地婦女身上悟出創作真締,成就其勇於嘗新的創作風格。

遲來的邂逅

是次訪港,吳耿禎跟商場合作打造新年布置,設計了一些剪紙圖案;同期,又趕緊製作一件將於巴黎展出的作品,好不忙碌。這位靠一把剪刀成為首位進駐LV藝文空間的藝術家,跟剪紙可謂相逢恨晚。「兒時對剪紙無甚印象,第一次接觸剪紙是為了交功課,那時想重現家鄉鹽水溪的水流泛波,碰巧見到學校泳池的雨後情景,隨即拍了一些照片。其時學校的Studio有一扇大窗,靈機一觸利用剪紙模擬,垂掛窗邊,透出如窗花一般的光影,印象難忘。也許老師覺得剪紙這東西像消失很久,勾起了一些記憶,評價不錯,於是在學的兩年間,多沿用這概念創作。」

悟出創作路

大學畢業時,吳耿禎申請參加台灣雲門舞集的「流浪者計劃」,那計劃會給予申請者一次單獨外遊兩個月以上的機會,他從書本得知剪紙在陝北地區保留得不錯,便申請前往。「那次是我首次到訪中國大陸,一走便是兩個月,家人難免擔心,甚至有跟爸爸吵了一架……」

旅居兩個月,每天看見陝北大媽打點生活,同時見識她們如何利用巧手創造剪紙工藝,啟發其創作動力。「這些工藝是陝北大媽們對生活的信仰,因物資匱乏,她們須於閒餘時間做很多手工活,如縫製衣服、窗簾和鞋底。這份顧念家人的母性,以及對抗生活嚴苛產生的創造力和生命力,讓我看到一種純真、質樸的情操。很多藝術,特別是手工藝,易被技術所局限,我覺得比較需要進步的是思維,這樣沒經功利考量、自然融入生活經驗、展現人與人之間的牽絆,才是創作的出路。」

盛載舊智慧

不像作畫,單從藝術家的筆觸、用色,不難辨認藝術家的作品。至於講求精細複雜的剪紙作品,只要細心觀察,還能嗅出端倪。

看吳耿禎的作品,常出現娃娃的模樣,原來那是「抓髻娃娃」,他解釋,在黃河一帶的民間,沒拜偶像,較崇拜天地的守護,抓髻娃娃正是守護神的符號,人們會將其畫像貼在門口,特徵是一手抓鳥、一手抓錢幣,寓意吉祥。「我很喜歡這守護的意象,於是在傳統圖樣上,加入自己的造型詞彙,剪出盛載傳統又蘊藏自身記憶的個性化娃娃。她們的身旁有花草鳥兒,整個空間猶如宇宙,裝載中國哲學觀的訊息。」

構圖最費時

未受過正式剪紙訓練,亦非出身於美術學院,吳耿禎笑指自己剛開始剪紙的5年,都是隨便剪,連草圖也沒繪畫,卻沉醉於剪刀與紙張撞擊的火花,一直利用各種剪刀探索不同紙料的可能性。

「起初常用紅色紙張,富東方傳統,感覺溫暖且充滿力量;往後慢慢嘗試,希望用新的方式呈現這古老工藝。」吳耿禎坦言,本身是學建築的,風格比較多元化,因此創作不局限於剪紙,媒材可以變成鋼鐵、木材,甚至混合動畫、錄像。「尤其是剪不出來的時候,並不令我苦惱,我是這樣想的,剪不出,那便用別的媒材去做,轉個彎,很多東西就會變得開闊。紙,有點像我的出發點,圖案被裁出,也許會用上適合表達其不同面貌的材料,可是作品的前身還是一張紙,可以說,剪紙是我的Sketch(草稿),使用起來最隨心所欲,可把草稿畫成粉彩、水墨畫,但最重要的,還是作品的思維,故思考構圖最為費時。」

Profile

1979年生於台南,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畢業,集詩人、攝影師、劇場設計、藝術創作者等身份於一身。2010年憑作品《如果你遇見一個牧羊少年》成為Journey in My Mind徵件計畫的獲獎者,亦成為首位於LV藝文空間展出的台灣藝術家。2012年於誠品信義店ART STUDIO展出「吳耿禎—藝術家生存工作表」個展。曾獲選為朱銘美術館、紐約Watermill Center、巴黎CITE的駐館藝術家。現居台北,活躍於兩岸三地。

吳耿禎「飛馬藝術花園」

展期:即日至2月16日

地點:PopCorn一樓大舞台

查詢電話:3543 1273

撰文:郭淑怡

部分攝影:郭凱敏、梁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