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隻訓練從心開始

最近,不少外國狗主對「Dog-shaming Craze」樂此不疲——主人寫下愛犬的「曳曳」惡行,將卡紙放在牠身旁,然後拍照;被「標籤」的狗狗一副「頗有悔意」的樣子,憨態可掬。但英國動物行為學家Peter Neville卻指摘,此行為會為犬隻帶來壓力,影響主寵關係。

狗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對於牠們的想法你又知多少?無論你是狗主,或有意投身寵物行業,不妨報讀相關課程,掌握犬隻行為模式,了解其心理,從而制訂正確訓練方法及技巧吧。

有助自我增值

香港青年協會持續進修中心開辦的「犬隻心理學及行為訓練員培訓課程」,設8節課,共16小時,由資深犬隻行為訓練員Ben擔任導師。課程以動物心理、行為及思考模式為基礎,教授犬隻成長期的心理變化,讓學員掌握正確訓練方法及技巧,同時學習與狗狗建立持久的正面關係。

中心助理課程主任陳潔穎表示,課程針對狗主或有意投身寵物行業的人士,採取小班教學,一班約15至20人,方便跟進學習。她說:「現今不少狗主在養狗時,對犬隻均缺乏有系統的訓練,事實上,主人必須先了解犬隻在訓練時出現的行為及心理反應,方能掌握到合適的訓練準則。例如,利用狗玩具或食物等獎勵,提高其服從性。此外,寵物業界人士如寵物美容師、獸醫和寵物店銷售人員等,透過課程可學會與狗狗相處,有助提高工作效率,還能跟顧客分享犬隻行為等問題,增強專業技能。」

觀察犬隻心理

無論是管教或訓練犬隻,先了解牠的想法和情緒,才能事半功倍。課程導師Ben指出,犬隻的心理變化,多數受環境因素轉變所影響,如從寵物店回家、短暫寄託在別人家中、入住狗酒痁、搬家或移民等,犬隻都會出現破壞、隨處便溺、吠叫、瑟縮一角等情況,甚至患上「分離焦慮症」。

他解釋:「以移民為例,若犬隻從小就居住在寧靜的環境,如美國、加拿大,後隨主人移民到香港,搬入鬧市居住,很有可能會因未能習慣人多、車多的環境,而產生恐懼心理,變得害怕陌生人。犬隻對新環境需要一個適應過程,我們會建議主人初期可先選擇在郊區居住,待狗狗適應更多人和車輛後,再搬到市區。」課程教導學員透過犬隻的行為,觀察其心理,有助教導之餘,也讓狗狗活得更健康快樂。

學習引導方式

與狗狗建立信任關係,要從犬隻的習性及思維模式入手。課程教授學員利用狗玩具、骨頭或食物等獎勵,一方面引導犬隻做出正確行為,另一方面提高犬隻的服從性。以「Sit」或「Stay」為例,前者可將食物送在手心,讓狗狗嗅到手中食物的香氣,便輕按一下狗狗的頭部,示意牠坐下;後者則是主人單獨走開,若狗狗能在原地等候,便能用食物獎勵牠。

另外,Ben指出,日常的互動交流,也有助加深主寵間的互信。他說:「很多香港人放狗時都出現兩種情況,一是主人跟在狗後面跑,二是到住所附近,任由牠獨自散步。其實這樣會破壞互信,因為,前者會讓狗狗誤以為自己地位較高,後者則缺乏互動。我會自己先跑幾步,讓狗狗追我,以追逐遊戲建立正面的關係。」課程尾聲,設有訓練實習,學員可帶同寵物上課,學習簡單指令,以便更有系統地訓練狗狗。

課程資料

課程名稱:犬隻心理學及行為訓練員培訓課程(第6屆)

舉辦機構:香港青年協會持續進修中心

開課日期:2014年1月8日~3月5日(逢星期三)

學費:$2,080

查詢:3755 7021/2130 4000

網址:clc.hkfyg.org.hk

撰文:周思靜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