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從讀書談到寫作。拳術功夫上有模仿動物的「象形拳」;同樣在我心目中,寫作(甚至再擴大一點,創作。)的心思過程,也該模擬動物,共有3種,分別是猿猴、奔馬與工蟻。
中國成語有句「心猿意馬」,多是貶意,形容人浮躁不安,難以定下心來。我卻認為這四字,正好形容一個作家思考時的必要狀態。「心猿」語出佛典,以猿猴比喻人心難定,左顧右盼,甚麼都要碰一碰。作家搜尋靈感,卻往往正要這樣,各種感官的敏銳度全開,腦袋好像伸出8隻手,甚麼都好奇抓來看看嗅嗅。有時就算生活上最不起眼的細節,都是引燃一個場景、人物甚至一整部作品靈感的火花。外行人最喜歡問作家靈感何來,其實就是要隨時開動這種八方觀察的習慣。
然後是「意馬」:啟發到一個點子突破口,就絕不自我設限,放縱讓想像力如萬馬奔騰,哪怕走到離題萬丈遠,以後再來收拾。這個階段是要產生所有想像到的可能,思路所過之處,會帶起許多聯想。聯想力對作家尤其重要,很多傑出的創意,說穿了其實不外乎將看似不相干的東西連在一起,誕生出新的東西。
集合了足夠材料,作品在腦中模糊成形後,作者的狀態卻需要從「心猿意馬」突然反轉,化身成工蟻。工蟻接近全無視力,孜孜不倦只是埋頭建巢採食,作家到了這實作階段也是如此,一頭栽進已有的故事素材,心無旁騖地建構、經營故事條理布局,再一字一字寫出來。這個寫作階段,相比先前放縱思考的痛快,有時確實苦悶而煩瑣,卻真正決定寫作成敗——就算有再好的創意,沒能咬緊牙關化之為完成品,價值總歸是零。
可以看見,創作前後兩階段,心態正好兩極。作家不易當的啊!
(本欄逢周一至周四見報)
網址:www.facebook.com/jozev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