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未然牙痛Bye Bye

正所謂牙痛慘過大病!但疼痛只是一個警號,若得不到及時、恰當的治理,紅腫、發炎等徵狀會立即接踵而來,嚴重時更有機會要把牙齒拔除。因此,要免受牙痛之苦,便要由選用合適的用具,及養成良好的護牙習慣做起。

查出成因 對症下藥

形成牙痛的成因有許多,首先可能是牙齒本身有問題,如齲齒(蛀牙)、阻生智慧齒所致;其次,可能是牙齒附近的組織,如牙骹、牙肉等出問題, 因此要消除牙痛,要查出其成因才可對症下藥。

據註冊牙科醫生吳子傑表示,常見能引起牙痛的病症大致有5種,包括蛀牙、阻生智慧齒、牙周病、牙齒咬裂及牙骹疼痛。齲齒,顧名思義是指牙齒結構受到破壞,由於牙齒表面黏附着一層牙菌膜,每次吃喝時,牙菌膜的細菌會分解食物中的糖分,產生酸素,酸素可引致牙齒組織的礦物質流失。雖然唾液有中和酸素的作用,能夠減慢礦物質的持續流失,但是唾液需要一段頗長時間中和酸素,如果吃喝次數頻密,唾液就不能有效發揮作用,牙齒表面的礦物質就會持續流失,形成齲齒。

齲齒除了造成牙痛,蛀壞的部分亦可能會發出異味,導致口臭。當齲齒嚴重時,細菌有機會擴散到鄰近的牙周組織,引致發炎及膿腫,若進行牙髓治療也無法修復牙齒時,就必須把牙齒拔除。

阻生智慧齒 容易蛀壞

智慧齒是不少人的牙痛根源。吳醫生指,智慧齒多在17至25歲長出,但亞洲人口腔較小,不夠空間讓智慧齒生長,有機會導致阻生智慧齒,即智慧齒橫生或斜生。這樣會令部分牙齒被附近牙齦覆蓋,容易積藏食物殘渣和細菌,若清潔不善,就會引起智慧齒冠周炎,出現紅腫、發炎等徵狀,會令智慧齒出現蛀壞情況,亦有可能連帶貼近它的第2大臼齒出現有蛀壞或牙根萎縮。因此宜盡早拔除阻生智慧齒。

牙齦邊緣積聚的牙菌膜分泌毒素,令牙周組織發炎,導致牙齦炎(較輕的牙周病)。由於牙菌膜會被唾液鈣化形成牙石,若不定期洗牙清走牙石,牙石積聚會令牙齦持續發炎,病情有機會惡化成牙周炎,破壞牙齦和牙槽骨,令牙齒失去支撐,變得鬆動、移位,甚至脫落。

牙齒咬裂是指牙齒出現裂紋,一般是受過度撞擊或壓力而產生,例如經常咀嚼堅硬食物,隨着裂紋加深,牙齒會持續疼痛。而牙骹疼痛,有機會是睡覺時出現磨牙或咬牙,導致牙齒整晚活動,超出其負荷,以致牙骹或咀嚼肌感到疼痛,大多是壓力過大、情緒緊張所致。

做好防護 愛護牙齒

從小到大,大家都知道刷牙可預防牙患,但你是否清楚如何選擇牙膏、牙刷,及正確的刷牙方法?吳醫生認為,應選擇含有氟化物的牙膏,因為它能幫助防止蛀牙,至於牙刷宜選擇軟毛和細頭款式,每次進食後都應該刷牙,以徹底清除牙菌膜,防止牙菌膜積聚在牙齦邊緣交接位。刷牙只能清潔牙齒表面的牙菌膜,要清除牙齒鄰面的牙菌膜就要用牙線、牙線棒或牙縫刷。 每次刷牙後,必須把牙刷清潔乾淨,牙刷頭向上放,不宜放於潮濕的地方,而每隔3個月應更換牙刷。

此外,養成良好的護牙習慣亦很重要。吳醫生建議,避免吃堅硬、黏性強的食物,保持心境開朗,亦有助紓緩緊張的生活壓力,藉此減少因磨牙而引致的牙痛。定期進行口腔檢查,有助預防牙痛,同時可及時找出早期的牙患作出診治。此外,吳醫生提醒大家,拔牙後宜盡早鑲牙,因長時間出現缺牙,會增加令相鄰的牙齒移位的機會,容易積藏食物殘渣和細菌導致齲齒。

撰文:司徒德琳

鳴謝:註冊牙科醫生吳子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