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斯傑樂園彈起話當年

靜靜坐在屋邨遊樂場,最能夠勾起兒時回憶—這邊廂,小男生把攀爬架當作樹幹;那邊廂,小女孩將滑梯視為城堡……無邪的笑聲,此起彼落。

不知你是否贊同「三歲定八十」之說,但Pop-up書創作人劉斯傑認為,遊樂場不僅是孩子專屬的快樂國度,更是學習、成長以至為將來塑型的場所。「今天,我們的遊樂場漸漸從昔日的鐵皮裝換成塑膠裝,設計、物料、概念皆設想周到;但設想多,孩子的發揮空間自然少,這又會否抹殺其學習機會呢?」早前推出新書《童年樂園》的劉斯傑,除了要讓讀者重拾兒時情懷,也希望引發大家重新思考遊樂場的存在意義。

自由學習場所

已為人父的劉斯傑,從前只從回憶的角度看遊樂場,但見證女兒日漸長大的過程,讓他明白到遊樂場對孩子的影響,深信當中的意義遠遠超乎成人想像:「來到遊樂場,哪怕是滑梯、鞦韆等簡單設施,通過幻想,均可於霎時間變了城堡、太空基地,小孩子則會自動化身王子、戰士,構想故事情節,玩樂於其中。我甚至認為,玩不同遊樂設施,可影響小朋友日後長成一個甚麼樣的大人。像新書中有個『陳先生』的角色,擁有『打不死』精神,原來小時候最愛挑戰高難度的攀爬架……此外,遊樂場也是孩子結識朋友仔的地方,他們會自訂規律、玩法,從中學習溝通。」

太安全欠個性

近年,遊樂場的變遷有目共睹,依照劉斯傑的說法,即小朋友的學習環境出現了變化。

「不知道是遊樂場孕育出來的人,改變了時代,還是時代改變了遊樂場;今天,我們的遊樂設施多以『安全』為首要考慮,漸漸失去個性,對比起其他先進城市,她們的公園也沒這麼大的保護性。我曾在德國的公園見到一位4歲小男生在小湖中撐船,突然船槳掉進水去,於是他徒手把船划到船槳跌下位置,想方法把它拾起來……當然,公園的設計要照顧兒童的安全是無可厚非,但為孩子提供訓練空間也很重要啊!今天,香港的公園這樣『安全』,是不是有人怕負責任?這樣的學習環境對孩子又是否最好?」

成人也愛遊樂

隨着年歲漸長,很多成年人早已跟遊樂場絕了緣、斷了交,加上現今不少遊樂場愈來愈針對性,甚至指明只適合某個年齡層的兒童使用,令到遊樂場耍樂變了兒童專利。

問題是,成年人對遊樂場的情意結,往往遠多於「懷念」層面:「早年,遊樂場是屬於每個人的,朋友在此談天、情侶在此談情,現在不同了,遊樂場有着不同的限制,甚至把成人拒諸門外。至於遊戲設施的設計、用料也不同了,有時陪女兒一起玩耍,也有種『容不下我』的感覺呢!其實大人也需要遊樂場,一個能夠放鬆、找到歡樂的喘息空間,很多成人,包括我自己,也很想重回遊樂場,希望往後的城市規劃也能顧及這一點吧!」

為文化作註腳

早前,劉斯傑推出全新Pop-up書《童年樂園》,為此,他做了好幾年資料搜集,並形容自己像在跟政府鬥快。

「親身尋訪多個地區的遊樂場,很多時也是失望而回,要不消失了,要不被改頭換面了,沒有了當年的味道。城市發展快,很多看似微不足道的文化被輕視、被毀滅,以遊樂場為例,它可直接影響人的質素,確有其存在價值。我作此書是希望留下記錄,當中的文字相對不多,點到即止,希望可成為索引,引發大家的興趣,嘗試發掘遊樂場文化的可貴之處。」

撰文:郭鎧琳

部分攝影:陳富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