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生活碳為觀止

香港3個堆填區將於6年內陸續爆滿,處理固體廢物問題已迫在眉睫。早前本港有十多位大學生遠赴韓國,考察當地永續發展的綠色機構及設施,例如麻蒲焚化爐、清溪川等地。同學們都被這些綠色點子所吸引,表示日後致力推動低碳校園生活,希望到處傳播環保種子,令香港甚至全地球變得更美好。

參觀環保機構

近年,垃圾處理及徵費計劃成為香港城中熱話,香港浸會大學可持續發展校園專責小組,早前甄選出19名「校園低碳先鋒」,於6月初到首爾進行5天交流活動,了解及參觀當地永續發展的機構及設施,如麻蒲焚化爐、清溪川、環保機構及商場等。

活動由香港浸會大學文學院宗教及哲學系副教授吳有能博士帶隊,他希望透過不同形式如交流活動,讓學生擴闊視野,培養綠色生活習慣。他透露,在交流期間,師生們發現當地人有很多綠色點子。例如:在東大門、明洞等人煙稠密的地區,很少見到垃圾桶,但環境卻保持得十分乾淨,原來,當地人已培養出隨身攜帶小膠袋盛載垃圾的習慣;當地餐廳不會派發即棄餐具;不少建築物安裝自動感應器,人走就熄燈……同學們都嘆為觀止。

平衡各方利益

每個城市都要在有限的空間中發展經濟,而韓國城市發展與環保對着幹的例子之一就是清溪川。清溪川是一條貫穿首爾市區的河流,當年韓國政府為了經濟發展,犧牲河流自然景觀,令水質飽受工業污染。時至今日,清溪川卻變成深受市民喜愛的綠色休閒用地。浸大同學們覺得其環保發展取得成功,值得香港參考及借鑑。

考察團成員之一、就讀浸會大學人文學課程2年級的吳文軒同學表示:「當初韓國政府下決心改善清溪川的水質,修復河畔被污染的土地,是希望藉此強化民族認同感。現時清溪川有很多環保元素,如有效減低城市溫度、市民可在河畔活動,周邊美術館、博物館、餐廳林立,是市民的好去處。清溪川讓我們看到當地政府如何把人文、經濟及環保以和諧的方式呈現。」

推動節能生活

近期香港政府及市民為堆填區、焚化爐等問題爭持不下,因此同學們對參觀當地焚化爐特別關注。到埗後,大家發現焚化爐極近民居,大吃一驚,但參觀後都有改觀。

應用生物學課程1年級的余曉欣同學指:「原來焚化爐有多重措施,將二噁英、重金屬等有害物質,降低至人體可接受水平,焚化時產生的廢氣更轉化為熱能,供附近民居使用。堆填區會轉化為公園等休閒設施,政府亦推動源頭減廢。」她覺得,多管齊下的政策,促成了焚化爐與民居平衡共存;但她亦認為,大量焚燒垃圾,變相減弱民眾減廢意識,長遠而言興建焚化爐,利未必多於弊。

對於新能源的應用,就讀環境應用生物課程1年級的彭皓邦同學發現,近年韓國致力開發核能、再生能源等,逐漸取代石油的使用,以助減少碳排放。而公關及廣告課程2年級的陳雨琪同學最難忘的,是在當地綠色體驗館見識到電動車,她希望節能車能在香港推行。

如想回顧浸大校園低碳先鋒們的足迹,大家可瀏覽HKBU Sustainability網頁,分享他們的環保體驗。

浸大校園低碳先鋒計劃

網址:www.lowcarbon.hkbu.edu.hk/

撰文:黎雅麗

部分攝影:譚建章

部分相片:由受訪機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