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inoa for 健康埋藜

十隻手指有長短,26個字母中,也有些詞彙數量比較少。 今期食典來到Q,究竟Q for 甚麼好?就介紹來自南美的Quinoa吧。 或許大家對這字完全陌生,但這種中文叫做藜麥的農作物,早因營養價值甚高而成為歐美健康人士眼中的Superfood,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更將今年定為「國際藜麥年」,推廣它在對抗糧食短缺和營養不良的潛力。 如此威水,還有不認識的理由嗎?

加深了解:麥非穀

望着這個串法不簡單的生字,大家最先的問題,是如何發音?Quinoa最先源於南美方言中Kinwa一詞,讀作KEEN-wah或Kee-NOO-ah。

中文名藜麥,小小顆粒其實是種子而非穀物,跟小麥、大米、粟米無關連,在分類學上卻是紅菜頭的親戚,整株植物看起來則像菠菜。

南美復興

藜麥本是生長在南美安第斯高山的野生植物,至少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就被印加人馴化種植,他們認為藜麥是神聖的「糧食之母」,傳統上印加皇帝每年春天都會以金鏟子進行破土儀式,播的種子,就是藜麥。一直是當地人的主糧,直至西班牙殖民者來到,才被迫改以種植小麥。直至近年,由小農家庭式種植的藜麥在西方社會嶄露頭角,有價有市,令秘魯、波利維亞等國的藜麥價格在短短7年間漲價了3倍。

萬能營物

上位神速,全因營養價值跑贏大市。藜麥的蛋白質豐富,內裏有7種人體必須的氨基酸含量比穀麥類多;蘊含磷、鈣、鎂、鐵、鋅等9種礦物質,在維他命B、C的數據上很出色。同時,它是上佳的膳食纖維來源,升糖(GI)指數低,更接近全無麩質(Gluten-free),糖尿病或對麩質過敏人士亦可安心進食。

如此萬能,引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青睞,着力推廣此物在世界其他高地生長的可能性,旨在解決糧食問題。

生熟兩滋味

小顆粒任重道遠,味道又如何?煮過的藜麥,味淡淡的,略帶果仁香氣,不像米粒黏身,反而顆粒分明而鬆散,且有層煙韌彈牙的外皮,很飽肚,作為主食抑或是早餐Cereal都稱職。另外它是種子,可以反覆浸水至發芽生吃,清脆硬身,草青氣息撲鼻,又是另一番風味。

創意菜式:食「藜」潮

作為食材,藜麥其實甚好發揮。

除了把藜麥烘脆變身類似罌粟籽、直接煲熟、放湯,南美人還會把藜麥磨成麵粉,製成麵包、餅乾,甚至拿來釀啤酒!在香港,藜麥漸漸受到注目,除了秘魯餐廳會炮製傳統原味,西式素食店亦愛拿它入饌,從意粉到蛋糕,探索不同的食「藜」滋味!

Arlene's Profile

致力推廣天然飲食療法及綠色有機生活,希望人們明白預防勝於治療的重要。早前於中環開設Health Concept概念店,出售綠色產品,推廣健康素食。

(a)MAYTA Peruvian Kitchen & Pisco Bar 地址:中環蘭桂坊15~16號協興大廈3樓

查詢電話:2790 0928

(b)Grassroots Pantry 

地址:西環西營盤福壽里12號

查詢電話:2873 3353

(c)Common Room 

地址:中環和安里8~13號和安樓1樓

查詢電話:2525 3599

(d)Life Cafe Restaurant and Bar 

地址:中環蘇豪些利街10號地下至2樓

查詢電話:2810 9777

音: ['ki▼▲nəΩə,kwinəΩə]

解:中文稱為藜麥,源自南美的農作物,貌似穀物實則是種子。因含豐富營養,近年成為健康之士新寵。

撰文:盧振宇

攝影:林資凱、郭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