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國家、地區,對孝有不同的定義,即使同一國家、地區,在不同時代,亦有不同的定義。當中,除了價值觀,還有很複雜的社會問題與實際需要問題。
先以中西的親子文化作比較。西方國家在工業、科技、經濟騰飛之前,父母和成年子女同住,有小說、電影為證。但現在,子女長大了,父母都希望有自己的空間,不太希望與成年子女同住。這樣做,另一個意義是,讓子女有更多發展空間,不再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子女有更多機會超越父母的成就。二戰前,西方國家的子女仍然會供養父母,現在,父母有退休金,有政府照顧晚年,子女的成就才是父母期望,物質生活只是其次,精神開懷更重要。
這樣的親子關係,香港近年也逐漸出現。子女結婚,都希望另組小家庭,自立門戶,父母即使再不捨得,也節衣縮食,甚至將存在銀行老本拿出來協助子女交首期供樓,對不對?不過,香港的父母沒有甚麼退休保障。但願子女有本心,懂得孝敬父母,讓父母晚年過得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