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活化城中村

香港由昔日的漁村變成今日的大都市,經過百年時間的洗練,舊日質樸的生活與情懷,早已買少見少。像港島區的薄扶林村,淵源可追溯至清朝,其歷史文化底蘊相當豐富;但在豪宅的進迫下,不知還能撐多久?為了保育及教育年輕一代,一群藝術家帶領140位學生創作了8組藝術作品,在薄扶林村舉行社區藝術雙年展,希望藉此喚起人們對這條都市小村落的重視。

村子成展區

薄扶林村,在清朝時已有人在此定居,至上世紀50年代大批內地移民來港,令村子規模大增。村子有自己的傳統,像每年中秋節當晚舉行的「大坑舞火龍」,在薄扶林村亦有舉行。村內更建有近百年歷史的李靈仙姐塔,村子的火龍會到此拜祭,頗具特色。

可惜,這條傳統小村多年來一直面臨被政府清拆的命運,有見及此,香港青年藝術協會在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南區區議會的支持下,舉辦「香港賽馬會社區藝術雙年展2013」,以薄扶林村作為其中一個主要展區。大會找來10位本地藝術家,帶領140位學生共同參與藝術創作,以版畫、像素藝術、繪畫、燈光裝置、馬賽克拼貼、攝影計劃、廣播劇及村路命名計劃8種形式,展現村子的歷史文化。活動免費開放予公眾欣賞,並開辦公眾導賞團及創作坊,希望以藝術創作「活化」村子,讓公眾愛惜這條富歷史價值的城市村落。

馬賽克作地標

要令平靜的小村子變得更有內涵,一向從事壁畫和馬賽克創作的本土藝術家鮑卓微,想到為它添置有趣的景點地標。於是,她到村內視察及與村民交流,了解昔日村子的生活,最後選取傳統節日、宗教、舊式茶樓、昔日街景及存放牧草的草廬為主題,帶領多名學生合力創作6幅玻璃磚拼貼馬賽克藝術地標,道出村子動人的歷史。

參與創作的學生們來自不同學校,分成不同小組,在5大主題中選出一個,然後製作地標。由於玻璃磚拼貼的馬賽克畫,與一般繪畫不同,所以同學們落手製作前,鮑卓微要逐步教導他們如何設計、剪磚、拼貼等不同技巧。

至於村子的保育,她也有獨特的見解:「保育不可一成不變,鄉村本身可改善衞生及設施不足的問題,但富於人情味的生活方式應該保留,不能為變而變。」

發揚地區特色

參與創作的李暢淮、梁倬卿同學,來自東華三院吳祥川紀念中學中四級,他們對於薄扶林村的舞火龍甚感興趣,因此選了這個主題創作。李暢淮同學說:「參加這個活動後,我第一次到薄扶林村,這裏人情味很濃,舞火龍活動亦很有特色,我很想讓人知道除了大坑,這裏也有舞火龍。」

為了使馬賽克地標更引人注目,二人想到在作品中加入傳統大型花牌元素,在簡介文字外圍加入鮮紅色花牌圖案。李同學憶述:「製作馬賽克地標比想像中難,不能亂貼,先要詳細掌握圖案的結構,再剪出相應大小的玻璃磚……剪磚時曾不小心鎅傷手指。」剪磚有難度,不同圖案的拼貼也要分先後次序,方能凸顯火龍的主體。梁倬卿亦表示:「參加這個活動後,除了學到馬賽克畫拼貼技巧,更感受到文化保育的重要性,香港不能只有高樓大廈,也應保留這樣富有人情味的鄉村。」

香港賽馬會社區藝術雙年展2013(薄扶林村展區)

日期:即日至5月20日11:00am~8:00pm

網址:www.hkyaf.com/projects/VA/2013/hkg

公眾導賞團及創作坊

日期:5月11、12、18、19日

時間:11:00am~12:30pm、2:00pm~3:30pm

人數:每團12人(適合任何5歲或以上人士參與)

費用:免費參與

查詢:2877 2779

撰文:李潤康

部分攝影:林資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