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羅地亞Bow Tie紳時代

以往男士出席隆重場合才會以西裝示人,近年紳士風格興起,西裝熱潮進一步入侵年輕人市場。但西裝設計始終較為正式,變化不大,要突圍而出就要多花心思由配飾─Bow Tie着手。相信不少人都會以為它的發源地為「紳士之國」法國,但原來是17世紀的克羅地亞!故事的開端,竟然是僱傭兵的一個打結手法,到底這小小的蝴蝶領結如何由戰場「升級」成紳士的最愛,今日便為大家一探究竟。

僱傭兵標誌

現今大部分Bow Tie的設計多以蝴蝶結的形狀為主,其實最初並沒有特定的形狀,而當時的用意亦只是希望可以固定恤衫的領口。

回到17世紀,由於歐洲不停有戰爭發生,令克羅地亞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因此為了生計,不少男士都決定到其他國家當僱傭兵,其中一部分的克羅地亞僱傭兵受聘於法國參與的「三十年戰爭」(Thirty Years' War),而當時的戰爭服包括了一件於領口位置並沒有鈕扣的恤衫,為免暴露頸部,他們便在領口位置圍上了一條小絲巾,這個由絲巾打結而成的裝飾稱為Cravat(領結),慢慢亦變成克羅地亞僱傭兵讓其他人分辨其身份的獨有「標誌」。

於法國興起

雖然領結是由克羅地亞人創造,卻是由法國人將它「發揚光大」!17世紀中後期,領結還是被克羅地亞僱傭兵應用於戰爭服上,其後法國軍於「三十年戰爭」中擊敗神聖羅馬帝國軍取得勝利,在慶功宴上,當時愛好藝術的法國君主路易十四對領結開始感到興趣,更命他的裁縫設計一個類似的飾物。

自此之後,Bow Tie的概念開始逐漸成形,並得到各方讚賞,路易十四更開始要求上流人士在出席重要場合時一定要佩戴,自此領結及初期的Bow Tie便成為了貴族及紳士的獨有配飾,更是權力和財富的象徵。

開始普及化

上流人士如貴族、律師、醫生等都視Bow Tie為Formal Dressing中的飾物,亦認為只有「高人一等」的男士才有資格佩戴。但到了18世紀中期,Bow Tie潮流開始普及化,由於當時法國可算是時裝界的先驅,所以不少設計師都將Bow Tie應用在服飾的裝飾上,更乘着當時階級主義的意識開始減退,一般人亦可於平日配上Bow Tie作紳士打扮。

普及之後,當時設計師亦紛紛將領結重新設計,發展成今時今日的蝴蝶結形狀。到了19世紀,事業型女性的出現更令Bow Tie的潮流湧入女性市場,由於當時男女不平等問題仍然存在於社會上,為了爭取女士權益,事業型女性都會以較為中性的打扮出席活動,Bow Tie便成了她們的心頭好。

新流行演變

到了19世紀,新興的領帶取代了Bow Tie成為紳士打扮的主要飾物,熱潮稍稍減退,但仍無損Bow Tie在隆重場合的地位,而電影業的蓬勃發展亦進一步鞏固其領導地位,更是007 James Bond的必備「武器」!

在現今社會,這個小蝴蝶結已經完全「入屋」成為日常的服裝配飾,而且設計上有極多變化。以往的Bow Tie都以黑和白色為主,但自從榮升主角之後,設計師加入不同的奢華元素如花紋、閃石、窩釘等令整體設計更具玩味,亦愈來愈受年輕人愛戴。各位潮男潮女以後想以斯文造型出動,又想搞搞新意思的話,記得將重點放在Bow Tie之上!

撰文:霍仲賢 

攝影:林資凱

模特兒:Jonathan B.@Starz People

化妝及髮型:Dianna Chung

查詢電話:(a)2890 7329、(b)2375 0609、(c)2992 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