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作敢為,得明白「自作自受」是甚麼一回事。
16歲已輟學,跟父親鬧得翻天覆地,只好自力更生,憂柴憂米了一段長日子……眼前的張懸憶起往事,說得輕鬆、眉也不皺,只因她擁有「求生」的專長——音樂與創作。「其實我不是為音樂而休學,純粹不認同學校的管理模式,既然如此,幹嗎要對方給自己頒授的證書?I am good enough……」沒錯,這位來自台灣的創作歌手,果敢本色多年沒變,成名後仍勇於就社會議題發聲,每次出騷,聽眾期待的,除了那迷人嗓子,還有其鼓勵宣言。「擁有知名度的人,就像店子有了招牌,可吸引途人,如果要我天天在招牌、櫥窗上放些東西引人注意,我希望是Knowledge。」
倔強,不肯就範,當然要付出代價!張懸自稱是「積極的悲觀者」,16歲那年決定休學,絕非一時衝動,事前已想過所有最惡劣的情況,也明白一個人需要承擔自己的選擇,沒有人能幫上忙。
「有次跟李壽全老師聊天,老師說,有位年輕人找他簽名兼寫一句祝福語,他送了四個字—『自作自受』給對方,這真是很有智慧的一句話!很多人因生活太壓迫,總覺得自己所做的事情,只為了某公司或某個人服務,於是對自己度過的時光毫不在乎,如此一來,你會為人生中那些空白時光感到遺憾。我不會像廣告一樣說Just Do It,但如果你很想很想看見一件事情發生,It's always worth you trying for it。當然,若你有點猶豫,不敢去試,沒關係,你只要知道自己為甚麼害怕就好了,不敢做一定有理由。舉例,你很想開一家小店,可是你很怕破產,對你來說,破產顯然重要一些,那就安心管好你的財富。如果有一天你很想要一家店子,管他破不破產,那就去完成夢想吧!」
離家以後,張懸開始追夢,非比尋常的思考模式,給她帶來獨有的觀察力和創造力。「至今發表了4張專輯,以《神的遊戲》最能表現自己的想法。第一、二張的內容則比較多自我探索,或跟自己對話,但年紀漸長,開始發現自己少了『呀!我今天好想寫甚麼甚麼』然後就寫的情況。事實上,我現在寫歌,速度可以很快,半個小時已能寫完,惟獨思考題材,往往要想很久,再要花時間體驗自己的想法是否真確。譬如,有一天走在街上,突然發覺人與人之間變得很冷漠,我會花上三個月以至半年時間,在生活中體驗一下,看看人們是冷漠,還是孤單,雖然兩者表現起來是一樣的……」
張懸認為,音樂最擅長的,就是在人們感到孤單時陪伴左右,這是家人、朋友都做不到的,因此她很少刻意去寫社會上某事某人,希望令音樂保持「抽象」,讓更多人能投射心情,從而獲得一點安慰。「我覺得一張專輯最可貴之處,不在於市場上的評價和定位,而是它能否把我那個年紀的思想表達出來……也就是說,我在18歲時做的那張專輯,永遠都有18歲年輕人找到的心情。」
思想深邃,寫詞又有自己的一套語法,聽張懸的作品,有時也要經過一段時間咀嚼,可是,她認為聽眾可以有自己的詮釋,不一定要看懂歌者背後的用意:「15歲時我以為自己聽得懂羅大佑,但那個不是一種真的懂,好像看到『翻雲覆雨手』,你只知它是一句成語,但有朝一日,當你談戀愛,就會明白,你與歌詞有一種獨一無二的交集。聽者毋須像樂評一樣,鑽研歌詞中每一個字。我想,大部分創作者都希望自己創作出來的東西是自由的,不必糾纏於創作者怎去解釋它,沒有一個作家希望聽眾只關心他在想甚麼。正如你看了《老人與海》後,給出的回應是『It's a great book,唔……海明威說他寫這本書的時候正在酗酒』,海明威肯定覺得這本書是白寫了。」
早前,張懸來港開了一場校園騷,演出時伴有一種沒經過修飾的率真,跟聽眾邊唱邊聊天,偶爾會為自己的失誤彈出一句半句髒話,予人一份親切感。張懸坦言,每次演出也會對社會發生的事情發表意見,冀望聽眾不要忘記自己的發言權。「公眾人物甚麼都沒有,只有一點名氣。我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日常接觸的東西是從哪裏來的,怎樣被製造,背後有多少人辛苦承受。舉例,來自非洲的咖啡,生產過程常涉及剝削,大眾知道更多,就會願意多行一步,自然活得更有安全感。說到底,很希望大家都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到我50歲時,聽眾會過得很好,還會令令別人過得更好。唉,我真的好像老太婆啊!」
張懸Deserts & Algae 潮水箴言2013巡演-香港站
演出日期:5月29日
地 點: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匯星Star Hall
門 票:$450
網 址:www.hkticketing.com
撰文:郭淑怡
部分攝影:胡振文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服裝:sport b.
場地提供:如心艾朗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