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部數碼相機,只有30萬像素,其後升級至130萬、300萬、500萬、800萬,甚至1,000萬像素。當感光元件發展到800萬像素時,我對數碼相機的畫質已甚感滿意。其後繼續推出1,500萬,甚至2,000萬像素的數碼相機,我已經感到吃不消了。
以往當數碼相機只有400萬像素時,相片一般只有1MB至2MB,十分細小。用執相軟件處理起來,也相當方便快捷,對電腦的需求也較低。但當相片增加至2,000萬像素後,一張相動輒超過10MB,用電腦執相也變慢了很多,頗不方便。因此可以選擇的話,我寧願選用低解像度,400至800萬像素算是恰到好處了。
雖然如此,人總是貪心的。如果有兩部手機,一部是400萬像素,另一部是800萬像素,我想大部分人會選800萬像素的那一部。因為心理上覺得800萬比400萬多1倍,技術自然更先進。正因如此,生產商才會對追求像素樂此不疲,令用戶也一同追求像素,以為像素愈高,畫質愈好。事實上,感光元件的像素愈多,每點像素的感光面積便愈小,影響低光拍攝。因此,Sigma才會開發Foveon X3技術,讓每個感光點同時接收三原色,把感光面積增大,令像素減少。富士也曾推出過SuperCCD,目標同樣是減少像素,增大感光面積。然而,兩者自推出以來都不太受市場歡迎,可見絕大部分用戶仍然追求像素。像UltraPixel這類強調低像素但高感光能力的元件,相信不易受用戶歡迎。
電郵:ray@openri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