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有云「食在廣州,味在潮州」,香港人對於潮州的印象,除了多年前電視劇《我來自潮州》那首洗腦主題曲外,必定是近年以親民路線在各區開枝散葉的潮州菜。
中國人向來標榜「民以食為天」,要認識一個地方,由當地的美食開始最適合不過,有「少年食神」之稱的Michael(林澄光)正是「架己冷」,就由祖籍潮陽縣(即今日的潮陽區、潮南區、濠江區等地)的他,帶大家走過舌尖上的潮州。
講起鄉下興致勃勃的Michael,原來和年輕一代一樣,都曾經歷過不情不願的回鄉之旅。4年級那年,爸爸要在鄉下為身為長子的Michael蓋四點金(傳統潮州合院式建築),一家人便浩浩蕩蕩啟程回鄉。「以前細個每年暑假跟媽咪返台灣都有得搭飛機,但返鄉下一坐就係10個鐘車。」顛簸的車程,加上羅湖過關打蛇餅的戰況,已經注定令他抗拒這個地方。「細個成日覺得潮州話好嘈,當時嘅廁所又好簡陋,人民幣又霉又污糟,感覺好甩轆。」當年內地還未有可樂,對於無漢堡包和汽水不歡的「為食龍少爺」來說,惟有喝健力寶代替,整個旅程只可以用「無啖好食」來形容。
那麼眼前這位自言會奮不顧身,視推廣潮州菜為與有榮焉的人,是甚麼時候改變初衷呢? 「2002年,我開始自駕遊,用衞星導航駕車返鄉下,好方便,4個鐘頭就到。」他憶述那一次,沒有人龍和蛇餅,不用再受顛簸路途的煎熬,回到鄉下看到姑媽們親切地迎接,特別感動,童年的回憶及爸爸溺愛的片段一擁而上。原來每次為了氹寶貝仔回鄉,林爸爸都會出盡法寶,用當年的潮物Walkman作禮物利誘,新年時又會特別訂製煙花娛樂兒子。有一次爸爸給他一疊鈔票吃東西,Michael看見別人在吃2蚊1碗的手打牛丸河,竟豪氣地使出10元大鈔,結果老闆把洗手盆般大的牛河端上,才知自己貪威識食玩出火。
本身是食家的Michael,提起潮州菜更是連珠炮發,滔滔不絕。「以前細個唔識食,嗰陣唔食嘅嘢依家反而最鍾意食。」Michael的頭號至愛是蝦蟹棗、檸檬燉鴨湯和糖醋麵,他又指出,蝦蟹棗應該蘸柑油而非酸甜醬,滷水鵝的鵝頸脂肪少最矜貴,普寧豆腐不能錯過,因為當地水質靚所以黃豆特別香……「如果要我寫關於飲食,潮州菜畀我嘅筆觸會最強,因為真係由細食到大,感覺好熟悉。」潮州菜厲害之處,在於能體現潮州人的特質。「潮州人常說打冷打冷,其實是成班人坐埋一齊,有人被蝦的時候,會為自己的同鄉出頭,感覺係義氣仔女。」潮州男士大男人的特質,Michael又有沒有遺傳呢?「那要視乎怎樣看大男人,我眼中的大男人,要照顧屋企,遇到問題,自己來承擔,不用家人擔心。但如果這代表不民主的話,我想應該不是,說到底潮州人的大男人,都只是為了保護家人。」
四點金是傳統潮俗特有建築,跟北京的「四合院」類似,昔日只有較富裕的家庭才能建造,屋外建有圍牆,一進門是前廳,中央位置是天井,兩邊和天井的後方都是房間。
地道潮州菜款式多不勝數,而且各有特色,其中芋泥月餅屬於潮州獨有的節慶食品,和酥皮月餅近似,講究「水油立酥皮」的「起酥」工藝,口感酥化。
大紫荊勳賢,生於1917年,廣東省潮安縣人,在中國研究、東方學及藝術文化多方面有成就,擅長書法、書畫、詩詞、古琴,造詣極高,被視為國學大師。
潮州位於廣東省的東部和福建省交界,有海濱鄒魯、領海名邦的美譽,更被視為「中國十大宜居中小城市」之一。中共成立後,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疆域調整,出現了兩個潮州的概念。廣義上亦即是歷史上所指的潮州,包括潮州市、汕頭市、揭陽市和粵東的部分地區,以共同方言、生活、文化和飲食習慣來區分。至於狹義的潮州,則是指屬地級市的潮州市,而現時日常生活中,都普遍傾向廣義上的潮州。
「潮州人好鍾意煮芥菜、蘿蔔同豬腩肉,煮完之後唔食,要漚到由綠色變成黃色,呢啲都係潮州人獨有文化,其實講到尾都係因為慳家,一餐煮出來幾餐食。」
「潮州有一道菜好少地方有,叫檸檬燉鴨湯,將鹹檸檬加鴨清燉,飲落去每啖都齊晒兩樣食材混合出來的化學反應,係會好清晰咁感覺到。」
「潮州人做生意真係好叻,你去深圳東門行街,做生意嗰啲幾乎全部都係潮州人。」
「普寧又有另一番景象,較有鄉土氣息,夜晚的打冷檔好勁,一望無際,好似葡京自助餐咁。」
撰文:陶思敏
攝影:陳世昌
場地提供:茗香茶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