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筆起:背景(一本跨學科普及研究智慧天書 3之1)

上周3篇研究生文章主要針對的對象是報不報考研究院的大學生,及讀不讀上去的碩士生,例如:有沒有考慮研究生的身價與代價?碩士後是否直接報讀博士?研究心態如何影響研究境界?至於那些讀完研究院,碩博畢業的學生,他們對於各自的研究領域當然有貢獻,但對於整個社會,對於人類教育又有甚麼……上周末下午我想到這裏便睡着了。

三三四教改大學已聘請了足夠人手,在教授講師職位前景看不清的情況下,博士惟有教副學士;碩士在社會找到工作,找到只需大學學歷的工作。經過研究院的三五七年訓練後,他們是否只有落得如此收場?對社會的貢獻應否跨越如此?我在夢中想到這裏,於是便睡不下去了。

我一覺醒來突然有個計劃!屈指一算,算出十來位的中大人,他們大部分我都教過,其餘的也跟我吃過飯,在面書上與我交流過。他們有碩士畢業生、碩士在學生、博士在學生;有些全香港製造,有些曾出外留學。歸納一下,他們竟然來自不同的學院,有文學院、理學院、社會科學院、演藝傳媒學院和教育學院。

把他們研究的題目集合起來一看,竟然雜得相當誇張,例如:研究古音今音的對照、以日本材料判辨典籍的真偽、比較不同時代的兒童文學、藉雙語翻譯看學習外語成效、話語分析如何影響英語學習、嬰幼兒掌握聲調的歷程、比較日文與拉丁文的後綴成分、對白的遣詞造句反映導演風格、模擬文物的切割紋理、為叢林山野作環評報告、中藥對中風及鼻咽癌的雙重成效。

如何把這些「雜」,聚於一起,結合成「集」?我想我始終是他們的老師,又是一個嚴肅認真的學者,所以需要冷靜一下,為計劃多想一天。

(本欄逢周五、六、日見報)

網址:www.facebook.com/benjaminauyeung

歐陽偉豪‧大學教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