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令我們的世界生生不息,更為日常生活帶來方便,其實只要花點心思和創意,當中能量和應用隨時超乎想像。香港理工大學3名修讀機械工程的同學,憑着不斷努力和嘗試,設計出極具個性的「能源模型車組」,更憑之成功進身國際工程學生設計大賽的總決賽!將於11月赴美,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隊伍一較高下!
是次比賽由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主辦,名為「能量傳遞車接力賽」,參賽隊伍須設計1組4件使用不同能源驅動的機械模型車,接力完成12米長的賽道,每輛車必須啟動下一輛的能源開關,在最短時間完成、設計最特別之隊伍將勝出比賽。
組隊參賽的侯詠怡、池玉鳳及吳家駒同學為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系3年級生,隊長侯詠怡表示,這次是3人首次出國比賽,大家既緊張又興奮:「課堂所學終於能學以致用,很有滿足感。我們能夠打入決賽,和各地好手交流,心情很緊張,惟有不斷調整自己,希望以最佳狀態出戰。」
3人小組設計的「能源模型車組」,分別選用了壓縮空氣、橡皮筋應變能、電能及太陽能作為動力之源,同學在車組的次序、速度、準確度上,花大半年時間不斷改良。
由零開始絕不容易,回想起起步之初,池玉鳳同學笑言,大家作了多番嘗試:「在決定選取哪4種能源時,我們很快就同意以電能、橡皮筋應變能及太陽能驅動車子,然而第1種啟動的能源卻讓我們很頭痛。起初想用磁力,但發現限制很大,我們不停地試驗,速度也未如理想,最後,改用了壓縮空氣。要放棄原來構思很不容易,要懂得靈活變通才能有最佳效果。」
提到發明過程中最深刻的事,同學們異口同聲表示,最難忘是構想秘密武器「大鵬展翅」。吳家駒同學表示:「我們計劃以壓縮空氣把1號車高速彈出,然後,擊中2號車的發射台,令車子發動前進。不過由於發射台面積小,擊中的機率不夠高,亦很考發動1號車的同學的眼界,我們不斷想辦法改良,多番討論未果……最後在百力滋盒子設計上得到啟發,也許能在發射台加上可彈開的『翅膀』,擴大面積,增加成功率。」同學的心思沒有白費,再加上活用紅外線,現在「能源模型車組」的速度和準確度提升,令隊伍信心大增。
3位同學們取得進展,「幕後軍師」功不可沒。他們很感激學術顧問盧覺強的悉心教導:「盧Sir在我們鑽牛角尖時給予有用意見,並引導我們該如何改進,做到最好。他亦不時陪伴我們練習,身體力行支持我們。」
當日同學即席示範「能源模型車組」的運作。只見同學各就各位準備,迅速而認真,對每個步驟瞭如指掌。比賽在即,3位同學們更加緊練習,希望出戰美國能一舉取得佳績。
撰文:郭鎧琳
攝影:譚建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