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筆起:政府的語言(反國教運動的一點感想3之2)

愛不愛國跟愛不愛上帝差不多,都屬於感性層面的事,但是,反國教聯盟的行為,政府就批評為激烈,欠缺理性。

以此思路來觀看政府過去一星期的行為表現,也不見得很理性。沒錯,每次官員出來講話,個別內容都很理性。不過,把數次的講話串聯起來,就看見不太理性的畫面。例如,政府說要擇善固執,不能因為市民有決心做某事,就把原先定好的事情否決;但一天之隔,政府說可以大幅修改。連續數天,我們看見政府態度朝令夕改,未能擇善固執,今天否定昨天,所以,批評市民不理性的政府,自己也不十分理性。

繼續分析政府的語言脈絡。前律政司司長質疑學生要求撤回國教是否有迫切性。大姐,你現在把國教的黨鞭塞進我口中,我當然要好迫切大叫不好。你當年制訂法案條例時,都是為未來社會而籌謀的,大概也看不見其迫切性,但律政署仍然照做。

政府認為國教科不是撤回不撤回這麼簡單,其語言水平相當高。本來是一對沒有切割成分的動詞「撤回/不撤回」,現在變成一對可切割、有連續性的動詞。其可能性如:短期暫緩、中期暫緩、甚或好像周星馳電影對白所說的,為暫緩加上1萬年的限期等等。這麼複雜的概念,若要在政府的國教委員會上討論,也需花上一年半載。原來,政府的原意是容許反國教人士加入委員會內拉布的。

政府的不撤回不開展,好像當年八萬五房屋政策的不撤銷不存在,更像台灣政局的不獨不統。政府的語言技巧達國際級水平,結果就是為市民打開心窗,日後政府不派錢時,市民可以說,派錢與不派錢之間還有很多討論空間。

(本欄逢周五、六、日見報)

網址:www.facebook.com/benjaminauyeung

歐陽偉豪‧大學教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