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悉手語之秘

早陣子特首選戰鬧得滿城風雨,給大眾茶餘飯後不少話題,但大家「剝花生、等睇戲」時,有否發現電視右下方有人指手畫腳,究竟他們想用手語表達甚麼呢?此外,我們平時手指打圈叫「埋單」、擺T字手勢嗌「暫停」等,原來亦同手語有莫大關聯。今次請來香港手語協會會長王繼鋒,為大家解開謎團,洞悉手語之秘!

謎團一

特首選戰直播,看到電視角落有人「指天篤地」,他們想表達甚麼?

解密

特首選戰電視直播中,畫面右下角的人所表達的,其實是供聽障人士觀看的手語傳譯,好讓社會不同人士都能平等地參與及接收選戰內容。加上中國於2008年簽署了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成為締約國之一,公約清楚列明「語言」是包括口語和手語,以及其他形式的非語音語言,因此近年的手語節目和教學活動,也比以前多。

謎團二

結帳時手指打圈、擺出T字暫停等日常動作,原來與手語相通?

解密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手勢來表達意思,例如雙手擺出「T」字叫暫停最為人認識,連「停一停、諗一諗」廣告也使用。王繼鋒指出,生活中有不少手勢與手語共通,例如單手手指打圈代表「結帳」、將手擺於額前講「Sorry」等。但如一些軍事、金融、運動等專業手勢,便與手語的解釋截然不同,例如潛水時擺出「刎頸」動作代表「氧氣不足」,若以香港手語而言,視談話內容可解作「死梗」、「被劏到一頸血」等,向聽障人士做這些手勢,隨時擺出大烏龍。

謎團三

世界各國有咁多語言,手語會否各地不一?

解密

王繼鋒表示:「手語同屬語言,當然也受地域和文化影響,不同國家的手語有所出入也是正常。但我們的觀察性一般比較強,就算不同國籍的聽障人士聚會,也能完全了解對方的手語意思。其實一般人到異地旅行,言語不通時也會做手勢來協助呢!」他列舉一個有趣例子,愛看足球比賽的朋友,也許見過意大利球員面對球證,求佢唔好畀黃牌時,經常做出雙手指尖向上的求情動作,原來這個手勢是意大利手語「對不起」的意思;來到香港,這個手語則變成「意大利」。

電視電影玩手語

時事節目類

《時事摘錄》為一個歷史悠久的節目,摘錄每周新聞精華,備有語音及現場手語傳譯及字幕作詳盡報道,方便聽障人士收看。另一長青節目《識多一點點》,也於1995年加上字幕和手語翻譯。

電視劇集類

今天開始播放的連續劇《拳王》,由胡定欣飾演一名聾啞人士,當中的手語和表情部分,更由王繼鋒親自指導!而《十月初五的月光》飾演初哥哥的張智霖及《溏心風暴之家好月圓》陳法拉扮演的甘詠慶,也利用手語與人溝通。

電影類

要數經典,1986年《聽不到的說話》是當年鮮見有關聾啞人士的電影。近期的話,以2009年上映的《聽說》較為矚目,由彭于晏、陳意涵和陳妍希主演,因男主角誤以為女方不會說話,談了一場無聲戀愛。

手語知多啲

手語由手部、手指動作、面部表情及身體語言組成,着重空間與形態,多運用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模擬所表達的意思,有時為了加強「語氣」,可能會將手語重複,或本來單手的手語變為雙手表達。但由於沒有聲音協助,表情是最佳的幫手,因此做手語時多會七情上面,大家不要誤會他們「發癲」呢!由於要適應社會生活,聽障人士也會學習讀唇與一般人溝通。但要留意,有時不同人的手勢亦如說話發音一樣,有些微出入。

手語歷史

古代已有手語存在,但並非為聽障人士而設,反而多用於狩獵和軍事上,透過手勢傳達號令,久而久之產生了一套語言;隨着社會逐漸偏向語音溝通,為了適應社會,聽障人士也開始以手語來表達意思。而手語教育的起源眾說紛紜,當中廣為認受的是200多年前,法國德雷佩神父為了向聽障人士傳道,創作了一套手語,1760年他的收容所更改為國立聾校。

答案:1. 雀仔 2. 舉重 3. 鼓勵

撰文:李家俊

攝影:譚建章、胡振文

模特兒:Pamela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