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世界善用食水日 食水與糧食的保障

節約能源、減少使用膠袋、低碳生活──香港人的環保意識在過去十年愈見提升。若說到在日常生活中節約用水,大部分人或會馬上想到從洗澡、飲用、清潔及煮食方面着手。這個方向無疑是正確的,但這些用水全都只是肉眼可見的水,背後尚有我們可能忽略了的隱藏水量(稱為虛擬水)。水務署繼向中小學派發節水教材、分階段實施用水效益標籤計劃及推出多個節約用水比賽後,今天聯同全球各地於世界善用食水日,一同呼籲公眾加強節約用水,特別是提高市民對虛擬水的認識。藉着今年世界善用食水日的主題──「食水與糧食的保障」,就讓我們從食水與糧食生產的關係開始探討吧。

甚麼是虛擬水?

以你早上喝的一杯咖啡為例。若說你所喝的水不止是220毫升而是140公升,你有何感想?事實上,你消耗的水遠遠超過你所見到在杯中的分量。試想想,在沖泡這杯咖啡之前,暫且不提你可能會加入的奶和糖,你最低限度需要一些咖啡豆。那麼,這些咖啡豆從何而來呢?自然是有人種植得來的。如何種植呢?當然是必須用水灌溉才能使咖啡豆生長。生產食物或其他貨品的過程中所需要的水量就是虛擬水1。

生產我們的糧食究竟需要多少水?

無論是生產來自農作物或是禽畜的食物都需要用水。這些水源自天降的雨水和蘊藏於泥土內的水分,或來自河流、濕地、湖泊和地下水。為畜牧而種植飼料、屠宰過程及製成肉類、牛奶和其他奶類製品的過程中亦需要大量用水。你有否想過生產1公斤小麥需耗水1,500公升,而生產1公斤牛肉更需多耗10倍水量?左面的圖像可簡單說明生產1公斤牛肉需要用多少水。

雖則不同食物的組合會影響我們每餐的虛擬水總用量,但依上圖所闡述要滿足一個人一日食量的總用水量,相比起香港每人每日平均130公升的食水用量,多了至少20倍。政府統計處及漁農自然護理署的數據分別顯示,本港於2010年共進口了約341,000噸米、646,000噸蔬菜及112,000噸肉類,以滿足本地食品需求。這相當於進口了約1,900百萬立方米的虛擬水,多於每年輸港東江原水總量的兩倍以上。別忘記此數據只計算了以上所提及的三類食品,我們從所有食品中所消耗的虛擬水總量必然非常驚人,有大量食水是消耗了而又不為人所注意的。

食水與糧食的保障

或許有人認為世界各地的水災旱災與他們無關。然而,當他們仔細研究水源與糧食生產之間唇寒齒亡的關係後,他們或會重新思量這個課題。聯合國指出,水源匱乏正影響着各大洲及全球四成以上的人口。水源不足限制了農民種植足夠糧食或謀生的能力。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數據,全球有超過一成人口進食以廢水灌溉的農作物,這些廢水極可能含有對身體有害之化學物質及致病機體。另外,氣候變化的潛在影響已造成降雨量不均和季節反常,並改變了全球水源供應情況。例如,去年泰國的水災就釀成了稻米失收。

香港的糧食大部分屬於進口,大約有八成來自內地。我們日用飲食所消耗的大量虛擬水,沿着食品供應鏈可知,主要是來自珠江三角洲地區包括廣東省,以至於內地其他省市。因此,內地及其他國家的水源供應實在與我們息息相關。

縱使我們享有穩定的東江供水,惟作為地球村負責任的一員,我們該為確保可持續享用水資源出一分力。除了水務署及其他環保團體一直大力推動的節水生活習慣外,從今天起我們可開始採取更全面的態度去實踐節約用水。以下是幾則提示:

‧ 食水不止用以飲用和清潔,生產食物及製造貨品亦需用水。

‧ 發生在世界各地的水災/旱災並非與你無關,因為香港實質進口了大量虛擬水。

‧ 要為減少用水作出貢獻,我們可以透過明智地購物及消費,例如減少浪費、選擇生產過程用水較少的食品/產品等。

我們可以輕易地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節約用水。以下是一些簡單的慳水貼士:

使用洗衣機或洗碗機要節約用水,盡量集齊衣物或碗碟一次過洗濯。

洗碗碟或洗菜時,切勿長開水喉。

使用花灑淋浴代替在浴缸浸浴,並縮短淋浴時間。

使用節水器具,如高用水效益的花灑頭、水龍頭及雙掣式沖廁水箱,並留意用水效益標籤。

刷牙、塗梘液或剃鬚時,應關掉水龍頭。

清洗過蔬果的水可用作灌溉植物。